
作者:杨孔雨主编
页数:36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22364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完全涵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信息系统开发所必需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内容集成进来,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低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基础的补充。本书主要由两大逻辑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第二部分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础,即管理信息系统,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导论、现代典型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以及非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相关资料
插图:控制论(Control Theory)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信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大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1943年底,在纽约召开了有生物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共同参加的学术会议,他们从各自角度对信息反馈问题发表意见,以后又连续举行这样的讨论会,对控制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1948年,维纳(Norbert wiener)的《控制论》出版,宣告了这门科学的诞生。维纳在《控制论》一书的副标题上标明,控制论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以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这类系统中有专门的调节装置来控制系统的运转,维持自身的稳定和系统的目的功能。控制机构发出指令,指令作为控制信息传递到系统的各个部分(即控制对象)中去,由它们按指令执行之后再把执行的情况作为反馈信息输送回来,并作为决定下一步调整控制的依据。由此我们看到,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如温度、血压的稳定),或是机器自动保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控制论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控制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发展趋势,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方法。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翻译介绍控制论的著作,但是,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经济、人口、能源、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始运用控制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投入产出模型、人口模型等,在运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书特色
《信息系统基础》:教学目标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先进,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最新发展;教学模式完善,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 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的定义
1.1.2 信息相关概念
1.1.3 信息的特性
1.1.4 信息的分类
1.1.5 信息的度量
1.2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1.2.1 信息科学
1.2.2 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
1.2.3 信息技术
1.3 信息管理与管理科学
1.3.1 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管理
1.3.2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节选
《信息系统基础》在完全涵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信息系统开发所必需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内容集成进来,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低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基础的补充。《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由两大逻辑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第二部分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础,即管理信息系统,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导论、现代典型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以及非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