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通识逻辑学

封面

作者:刘社军

页数:297页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70807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插图:2.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既有其内容,又有其形式(结构)。抽象思维的内容,简称思维内容,指的是思维中所反映的具体对象及其属性。抽象思维的一般形式,简称思维形式,指的是思维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一般方式,亦即思维内容赖以存在和表达的一般形式。形象地说,思维形式好比箱子或者盒子,思维内容好比装在箱子或盒子里的各种物品。每一种思维形态、每一个思维单元都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例如:判断“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中的“商品”、“有价值的”是其具体的思维内容,而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所有……是……”,则是其一般的思维形式。逻辑学研究思维,正是撇开具体的思维内容,而把一般的思维形式作为其特殊研究对象的。因而在很多场合,“逻辑”都被用作“形式(结构)”的代名词。例如,所谓“……的逻辑形式”,意即“……的形式结构”;所谓“……的逻辑性质”,意即“……的纯形式的、与内容无关的性质”;所谓“从逻辑上讲”,意即“从纯形式的角度来讲”。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形式,分别称为“概念形式”、“判断形式”、“推理形式”和“论证方式”。在“所有……是……”这个判断形式中,“所有”和“是”分别表示对象范围是一类事物的全部以及对象和属性之间具有肯定联系。它们的这些含义不会随具体的思维内容、思维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因而被称为逻辑含义,而它们本身则被称为逻辑常项。此外,两个空位里可以“装入”相应的内容,如“金属”、“导电的”或“天鹅”、“白色的”,从而得到各个具体的判断。这正是思维形式“容纳”思维内容的典型方式。为了研究复杂思维形式的方便起见,我们在各个空位里分别填入一个抽象的占位符来指称那个空位,代表可能出现在那里的具体思维内容。由于这些空位在不同的思维场合会被填人不同的思维内容,是上述判断形式中的可变部分,因而这些占位符被称为逻辑变项。例如:“所有s是P”就是上述判断形式的填充形式,其中的占位符s、P就是逻辑变项。一般来说,各种思维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构成的。其中有确切含义且其含义始终保持不变的部分就是逻辑常项,而没有确切含义、可以进行不同代换的部分则是逻辑变项。

本书特色

《通识逻辑学》以“什么是逻辑,为何学逻辑,怎样学逻辑”三个问题统摄全书,以上、中、下三编将通识教育中的逻辑学分为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和部分,对应于实际教学中渐次递进的三个步骤:上编“逻辑观”始于孕育逻辑精神的逻辑史,终于逻辑精神训练的批判性思维,穿插介绍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编“传统逻辑”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旨在弥补上编逻辑工具的欠缺和不足。下编“现代逻辑”介绍现代逻辑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旨在改善中编逻辑工具的陈旧和落后,为读者提供现代逻辑的视野和基本训练。

目录

上编 逻辑观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逻辑、思维和语言第二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第三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 思维形式第一节 概念第二节 判断第三节 推理第四节 论证第三章 思维规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同一律第三节 矛盾律第四节 排中律第五节 充足理由律第四章 思维方法第一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二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第三节 假说演绎法第四节 形式化方法第五章 逻辑谬误第一节 逻辑谬误概述第二节 形式谬误第三节 非形式谬误第六章 批判性思维第一节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中编 传统逻辑第七章 简单判断第一节 性质判断第二节 关系判断第八章 复合判断第一节 复合判断概述第二节 联言判断第三节 选言判断第四节 假言判断第五节 负判断第六节 多重复合判断第九章 简单判断的推理第一节 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第二节 性质判断间接推理——直言三段论第三节 关系判断的推理第四节 文恩图解法第十章 复合判断的推理第一节 联言推理第二节 选言推理第三节 假言推理第四节 负判断推理第五节 复合判断的综合推理第十一章 模态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 模态判断第二节 模态推理第三节 规范判断第四节 规范推理第十二章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第一节 归纳推理第二节 类比推理下编 现代逻辑第十三章 命题逻辑基础第一节 真值联结词、真值形式、真值函项第二节 重言式及其判定方法第三节 代人、分离、置换第四节 真值树方法第五节 求否定运算、求对偶运算第十四章 命题演算第一节 范式、优范式第二节 自然推理系统PN第十五章 谓词逻辑基础第一节 谓词、谓词公式第二节 简单命题的符号化第三节 模型和赋值、普通有效式第四节 置换、代人、易字第五节 判定问题、一阶树方法第十六章 谓词演算第一节 前束范式第二节 自然推理系统QN参考文献

节选

《通识逻辑学》围绕“什么是逻辑,为何学逻辑,怎样学逻辑”三个问题,将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逻辑学分为逻辑观(上编)、传统逻辑(中篇)和现代逻辑(下篇)三个循序渐进的层次和步骤,旨在以逻辑思维训练和理性精神主导逻辑知识教学,以适应大学通识教育的需要。《通识逻辑学》可作为一般文科院校逻辑通识类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一般文科院校大学生基于提高自身逻辑素养的需要,自学逻辑之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通识逻辑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