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晓纯
页数:318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657003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生ge阅读》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
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作者简介
王晓纯,男,1954年生,辽宁人,工学博士,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茨城大学等高校任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三年。1991年任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2001年任现职。长期从事机械工程以及工程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最近几年从事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力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
吴晚云,男,1952年生,籍贯浙江湖州,现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68年参加工作,198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北方工业大学教师,机械工程测试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处处长,工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从教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十多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相关资料
我们现在开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间,不仅仅是有一席之地的问题,而且占有了越来越重的权重,我们更多地参与了这个全球化的主导。这就是500年中国的变化,要理解中国,对中国做一个新的解释,必须用500年的视野来看。
——王鲁湘:《全球化与中国新解》
我们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并不是对我们的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在反思的同时,或者说在反思之前,我们也反思我们的反思。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与创新的可能性》
负责任的现代中国文化的构建,绝非只是知识分子的事情,也不仅是政府和执政者的事情。它需要社会的共识共见共磨共砺。……我认为,构成这些理念的三个关键词是:开放,理性与真爱。至少当下的中国特别紧迫地需要它们。……倘使孔夫子在天之灵,知道今日中国的情况,他一定赞成我们的责任与真爱理念,所谓:“仁者爱人,何必中国。”
——史仲文:《构建负责任的现代性中国文化刍议》
近百年来,新文化或主导新文化的《新青年》几乎成了百年中国的文化圣经。……故五四新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获得超过其自身成就的盛誉。与此同时,它的致命坎陷至今隐而不彰,或觉而未察。……如果可以对其作一整体性的评估,笔者以为,《新青年》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其负面性大于它的正面性。
——邵建:《(新青年)批判》
汉语诗歌与时间的关系异常独特,古典时代的汉语诗歌尤其关涉到年岁,日期的重复被转变为年岁增长与精力消退的经验,不是一个个日历上的日子,而是与生命的年龄与节庆的岁时相关。……诗歌一直是哀挽之歌,但是有着期待,因此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哀而不伤”,这期待就是与节庆有关……节庆的再次到来使个体进入另一个时间的节奏之中。
——夏可君:《纪念5月26日:海子与哨兵诗歌中的时间性》
本书特色
廖奔 关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鲁湘 全球化与中国新解
陈晓明 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与创新的可能性
孟昭毅 印度古代文化的主要特征
史仲文 构建负责任的现代性中国文化刍议
邵建 《新青年》批判
刘青汉 鲁迅对暴力文化的省察
蔡登山 黄侃与老师章太炎及刘师培之问
柴静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目录
关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化与中国新解
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与创新的可能性
印度古代文化的主要特征
文化诗学与比较文学研究
专题专论
构建负责任的现代性中国文化刍议
洋人的“权利”我们的“分”——译名选择与传统断续
《新青年》批判
“老子论道”与“老子所论之道”
从《九正易因》看李贽“人人平等”思想
鲁迅对暴力文化的省察
日本的“大国”、“霸主”梦——日本传统的民族意识与现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福柯的知识权力之旅(上篇)
节选
《大学生GE阅读(第5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