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煤.电产业纵向关系-决定因素与模式选择

封面

作者:刘冰等著

页数:241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96105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刘冰,1966年1月生,山东济南人,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建设负责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企业组织与公司治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先后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杂志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3部。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研奖励8项。

相关资料

插图:(1)市场化程度强情况。市场化是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改革基调。在市场化程度强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完全依赖价格机制作用,电煤价格完全市场化,则无论煤炭企业市场谈判能力系数是多大,都不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煤、电企业之间交易费用会较低,所不同的是,由于煤、电企业市场谈判能力的差异,导致处于弱势的企业只能接受市场的裁定,虽然这种市场裁定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市场化程度弱情况。相反,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由于非市场化因素的存在,煤、电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讨价还价成本,甚至政治游说成本,导致交易费用上升,同时,煤、电企业纵向谈判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交易费用的大小。一般认为,煤炭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正常情况下基本脱离政府监管和保护,并已形成自立的意识。电力产业还受到政府的监管和保护,其政府攻关能力和影响力量较大,导致电力企业利用这些非市场能力要求煤炭企业让渡部分利益,并有获取更大利益的动机和欲望。如果煤、电企业市场谈判能力系数较低,煤炭企业缺乏足够的政治能力,往往接受市场结果;.一相反,如果煤、电企业市场谈判能力系数增加,而电力企业又拥有较大的政治资本,则会增加游说成本,导致交易费用更高。

本书特色

《中国煤、电产业纵向关系:决定因素与模式选择》: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

目录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 煤、电产业纵向关系的现实背景第一节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第二节 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第三节 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第四节 中国的电价体制第五节 煤、电纵向价格关系的发展沿革第二章 煤、电纵向关系理论基础与形式选择第一节 煤、电纵向关系的分类第二节 煤、电纵向关系形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节 中国煤、电企业纵向关系选择形式的动态演化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三章 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理论:决定因素分析与结构变量选择第一节 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结构与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分析第二节 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合约选择的决定因素分析第三节 煤、电纵向交易合约结构变量的选择分析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四章 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解构与交易模式的有效性第一节 煤、电企业纵向交易方式及特点第二节 我国煤、电企业纵向交易模式的困境及成因第三节 如何建立有效的煤、电企业纵向交易模式第五章 中国煤、电企业纵向整合模式分析第一节 中国煤、电企业利益冲突的现实表现第二节 中国煤、电企业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内在动因第三节 煤、电企业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外在动力第四节 煤、电企业产业链纵向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五节 市场结构与煤、电企业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的选择第六章 电煤价格放开与煤、电纵向关系选择第一节 煤、电纵向关系模型设定第二节 规制价格下的均衡结果第三节 灵活价格下的均衡结果第四节 不同评价准则视角下煤、电纵向关系形式的选择第五节 结论第七章 电煤控制力与电煤市场买方市场势力第一节 电煤控制力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买方市场势力的含义和衡量标准第三节 电煤市场买方市场势力的实证分析第四节 结论第八章 电煤价格博弈困局与纾解策略第一节 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及电煤的特殊性第二节 电煤价格博弈困局的经济学解释第三节 解决煤、电矛盾迫切需要合理的电煤参考价格第四节 国内外电煤参考价格的实践第五节 解决我国电煤参考价格的具体思路第九章 国外纵向价格双轨制问题与改革启示第一节 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及启示第二节 英国煤、电矛盾与化解第三节 中国解决煤、电冲突的关键政策:电力体制改革第十章 煤炭产业的改革趋向、改革逻辑偏差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 煤炭产业的改革趋向第二节 煤炭产业“再国有化”的理论基础与逻辑偏差第三节 市场改革取向下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节 结论第十一章 我国煤炭行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的解释第一节 相关文献回顾第二节 标准情景下的均衡结果第三节 对我国具体实践的分析第四节 总结及政策建议第十二章 煤炭市场界定与煤炭企业合并效应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第一节 产业背景第二节 模型与方法第三节 数据第四节 结果第五节 结论

节选

《中国煤、电产业纵向关系:决定因素与模式选择》综合运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与专业化经济的概念和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与一体化经济的概念,分析和构建了基于纵向整合、纵向分离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多种类型的纵向关系体系;建立了基于交易费用节约和长期平均成本节约相互权衡的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基本理论模型,分析了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均衡点的动态变化状况;进而从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动态演化的变量和产业决定双视角,剖析了中国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选择形式的动态演化规律以及社会福利的变化。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煤.电产业纵向关系-决定因素与模式选择》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