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实验-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始末

封面

作者:钟坚

页数:45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000722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为时代背景,以中国共产党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为事实根据,认真研究了中国经济特区创办的历史背景以及初创过程所面临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者简介

钟坚,江西万安人,1965年5月出生,法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江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法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和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台湾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独立撰写出版《深圳与香港经济合作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台湾经济性特区的发展与转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大试验:跨世纪的中国经济特区》(武汉出版社,1995年)等4部学术专著,在《经济学动态》、《台湾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国世界日报、CSSCI等转载或收录30多篇。现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理论、中外经济特区、港澳台经济和城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资料

创办经济特区,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而言尽管是一件新生事物,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仍然可以找到其理论依据。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再加上极“左”思想的干扰,在对资本主义及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使我们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拒绝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关起门来搞建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错过了一些极好的机遇。其实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有益成果,既是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历史课题,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曾论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吸收先进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在讨论落后的俄国的社会主义前途时,把资本主义比喻为一个使人类得到巨大发展但又使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卡夫丁峡谷”,并进而提出了落后的俄国跨越资本主义这一“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但是,马克思严肃地指出,俄国要想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就必须吸收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他说:“如果俄国是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的,如果它要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西欧通过长期的一系列进化(从原始公社到它的目前状态)才取得的那些经济成就,那么,公社注定会随着俄国社会的发展而灭亡这一点,至少在我看来,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始终认为,自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来,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在闭关自守的状态下得到发展。马克思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和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可见,马克思显然把“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作为东方落后国家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前提。

本书特色

《大试验: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始末》: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

目录

第一章 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第一节 历史出现新的重大转机
第二节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第三节 派出多路考察团出访取经
第四节 召开国务院务虚会
第五节 邓小平发表“北方讲话”
第六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历史新纪元
第二章 经济特区的酝酿与决策
第一节 试办出口商品基地
第二节 中央批准创办蛇口工业区
第三节 广东、福建要求先走一步
第四节 邓小平倡导创办特区
第五节 谷牧奉命筹办出口特区
第六节 从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
第三章 经济特区的筹备与创办

节选

《大试验: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始末》内容简介:2010年是中国经济特区创办与发展30周年。30年来,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发展,已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从沿海到内地,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生巨大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发展,有成功,也有挫折;有肯定和颂扬,也有质疑和争议;潮起又潮落,一直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和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晴雨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反复说过,经济特区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试验。1989年,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早期领导者谷牧为汕头特区题词时曾引用北宋改革派王安石的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情切切,其意深长。这是对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和发展的艰辛历程最恰当不过的描述了。深圳作为我国起步最早的经济特区,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往往成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深圳特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罕见奇迹,也创造了世界创办经济特区的奇迹,其发展成就和发展影响最大,但其受到责难和磨难也最多。深圳未来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国际化的先进城市,要为中国“再造香港”、“再造新加坡”作贡献。珠海特区尽管发展成绩斐然,但是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城市发展定位摇摆不定,发展目标或高或低,发展节奏或快或慢,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珠海特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未来前途无量。而汕头特区发展值得总结的东西就更多了,其发展特区的优势和条件明显,但其在办特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却更明显,其地位30年不进反退,有愧特区这块金字招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实验-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始末》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