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洪捷等
页数:33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11635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1.博士质量的概念与理论探讨;2.中国博士质量的现实分析与博士质量保障体系;3.西方博士生教育的改革与趋势;4.西方博士生教育研究评述。第一部分对博士质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结合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解释了全球性博士生教育危机的动因。第二部分以实证数据为基础,从现实、历史、制度等各个维度剖析中国博士质量的实然情况及其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同时探讨中国的博士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问题;第三部分立足国际视野,分析西方博士生教育强国最近20年的演变与改革趋势,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战略发展提供借鉴;第四部分系统梳理国际学术界在博士生教育改革、博士质量、专业博士、学术训练、博士流失率等方面的已有研究。
本书的重点在于:对博士质量的概念进行理论性探讨,并全面分析、评价我国博士质量的现状与趋势,同时关注西方的博士生教育与博士质量的现状与趋势。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中国实践与西方经验相结合;全面系统的文献评述。
相关资料
插图:3.质量标准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于2003年首次为教育博士、工程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等专业博士项目提供了认可标准。该委员会提出了举办专业博士点的以下原则:学生水平应与哲学博士生相当;应该对知识和实践有所贡献;要充分证明学生群体能够相互学习,如果学生群体规模过小,要有学生与其他研究生相互沟通与协作的证明;学业需在6年之内完成,但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毕业。这些指导原则对专业博士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英国质量保障局(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简称QAA)将哲学博士与其他类型的博士纳入高等教育框架中的第五个级别,同时为博士级别的教育建立了一个通用的质量标准,即这两类博士学位都应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或专业领域表现出具有博士水平的专长。该机构在2001年发布的《国家资格框架》中规定,任何博士学位都应授予在“创造和解释新知识”、“系统获取和理解知识体系”、“一般能力”和“详细理解研究技能”等四方面达标的学生;学位获得者将能够“判断”、“交流”和“继续研究”及具备“就业所需的品质和迁移技能”。显然,该机构以同等的标准和要求看待哲学博士学位、专业博士学位和其他类型的博士学位,它依据的正是博士学位的一些共同基准。有学者通过考查哲学博士和专业博士项目的参与者的学习经历,认为这一标准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博士学位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①
本书特色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现的。
目录
第一章 博士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
第二节 博士质量观的群体差异与学科差异——基于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方法——比较研究视角
第四节 从声望评估转向客观绩效指标评估——美国博士点质量评估方法的演变
第二章 中国博士质量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博士培养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二节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博士生体验中的博士生教育——以社会科学为例
第四节 我国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基于学缘结构的分析
第三章 博士生教育扩散与博士就业的多元化
第一节 博士生教育扩散、博士质量分布与博士质量保障
第二节 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展与就业分布的多元化
第四章 西方国家博士生教育的改革
节选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分为四个部分:1.博士质量的概念与理论探讨;2.中国博士质量的现实分析与博士质量保障体系;3.西方博士生教育的改革与趋势;4.西方博士生教育研究评述。第一部分对博士质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结合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解释了全球性博士生教育危机的动因。第二部分以实证数据为基础,从现实、历史、制度等各个维度剖析中国博士质量的实然情况及其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同时探讨中国的博士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问题;第三部分立足国际视野,分析西方博士生教育强国最近20年的演变与改革趋势,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战略发展提供借鉴;第四部分系统梳理国际学术界在博士生教育改革、博士质量、专业博士、学术训练、博士流失率等方面的已有研究。《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的重点在于:对博士质量的概念进行理论性探讨,并全面分析、评价我国博士质量的现状与趋势,同时关注西方的博士生教育与博士质量的现状与趋势。《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中国实践与西方经验相结合;全面系统的文献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