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网络信息检索

封面

作者:吉家凡[等]编著

页数:241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609639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论述了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方法,全面介绍了最新、最常用的中外文信息检索系统及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第一章和第二章系统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具体数据库的检索实例,详细介绍了信息检索的技术和方法;第三章至第十章详细阐述了书目信息资源、文献传递系统、电子图书资源、中外文综合性检索平台、电子期刊资源、特种文献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第十一章介绍了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文献引用的规范。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文献信息检索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科研人员和信息工作人员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时的参考用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关资料

插图: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包括249种专业,其中有218种专业在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对文献检索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献检索课逐渐变成了信息检索课,也使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指出,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除北京地区进行了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和台湾“资讯素养协会”制定了信息素质能力的指标体系以外,至今仍没有建立一个全国性完整的信息素质标准。香港和台湾地区非常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素质认证考试内容由五项内容组成:面向图书馆的教育,数据库搜索方法和技巧,与专业(例如经济、教育、工程、物理等)有关的、特定主题的电子资源,网络免费电子信息资源的获取,有关香港或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而台湾的新竹师范学院实施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至少修满6学分;第二阶段为“信息科技融入学习领域”,至少修满2学分;第三阶段为“项目设计与创作”,至少修满2学分。再加上在任何阶段自己选修6学分,须修满16学分,才可以取得信息素质课程的认证。三、文献信息检索教育的意义(1)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劳动。科学研究具有继承和创造两重性,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在开始研究某一课题前及研究过程中,必须利用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来了解课题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只有通过查找文献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重复研究,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造性的研究中。(2)节省查找文献信息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目前文献信息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十分迅速,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一个科研人员花费在查找和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只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l%,计划思考的时间占8%,实验研究的时间占32%,书面总结占9%。由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科研人员花费在科技出版物上的时间为全部科研时间的60%左右。如果科研人员掌握好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就可以缩短查阅文献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文献信息,提高科研效率。

本书特色

本教材结合具体数据库的检索实例,强化信息检索技术方面的内容,让学习者即使遇上新的检索系统,也能轻易上手检索;书中全面介绍国内外信息检索系统,重点介绍最常用的中外文检索系统,以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满足不同高校本科生的使用需求。

目录

第一章 信息教育和文献检索
第一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素质教育
第二节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第三节 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第四节 检索效果评价
第二章 文献信息检索技术
第一节 文献信息检索方式
第二节 检索途径和检索语言
第三节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
第四节 检索步骤
第三章 书目信息检索
第一节 图书目录基本概念
第二节 馆藏书目检索
第三节 联合目录检索
第四节 网络上的图书目录

节选

《网络信息检索》系统论述了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方法,全面介绍了最新、最常用的中外文信息检索系统及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第一章和第二章系统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具体数据库的检索实例,详细介绍了信息检索的技术和方法;第三章至第十章详细阐述了书目信息资源、文献传递系统、电子图书资源、中外文综合性检索平台、电子期刊资源、特种文献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第十一章介绍了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文献引用的规范。《网络信息检索》可作为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文献信息检索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科研人员和信息工作人员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时的参考用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网络信息检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