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俊旺
页数:498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609619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典型设备等有关的知识。内容包括流体输送技术、热量交换技术、分离技术和实训操作四个模块。其中,流体输送技术模块部分细分为流体输送和流体输送机械两个单元;热量交换技术模块部分细分为热量交换过程和热量交换设备两个单元;分离技术模块部分细分为沉降技术、过滤技术、干燥技术、蒸发技术、吸收技术、蒸馏技术、萃取技术、结晶技术、膜分离和吸附十个单元;实训操作模块部分包含了15项操作技术训练。
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①内容编排上按照模块需要安排教学;②每一个模块均以一个生产中的实例为场景引入,讨论完成当前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以此作为培养目标,引入本模块知识的学习,重点是学习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中;③内容选取上,大量删剪冗长的叙述内容和难以理解的公式推导过程,重点放在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技术上;④为了体现高职高专教材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特点,以及体现单元操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增加单元设备的操作要点、单元操作技术的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单元操作实训等项目。本教材的配套实训教材《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主要以化工单元操作仿真技术实训内容为主。为避免重复,本书选取的实训内容,侧重于基础化工设备及其通用性要求。
相关资料
插图:二、非等温吸收在吸收过程中,当热效应(溶解热、反应热)引起的温度变化不能忽略时,这种吸收属于非等温吸收。如水吸收较浓的盐酸或氨水,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或三氧化硫等。对非等温吸收应当考虑温度变化对吸收的影响。(1)改变了平衡状态。当温度提高时,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减小,平衡线上移,塔内传质推动力不断减小,对吸收不利。(2)当温度提高时,减小了吸收剂S的黏度,增大了组分A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对吸收有利。(3)对化学吸收,液相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大。(4)温度升高使吸收剂S的挥发性增强,溶剂损失增大。总体效果是,温度升高对吸收不利,因此要采取降温或控制吸收剂流量的措施。三、多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是指气体混合物中有几个组分同时被吸收的过程。洗油脱除煤气中的粗苯实际上就是对其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的多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的特点如下:(1)对某些低浓度气体吸收,平衡关系可认为服从亨利定律,而各组分的平衡关系互不影响,可分别对各溶质组分予以单独考虑;(2)每一溶质组分都有自己的一条平衡线和操作线,而操作线的L/V(液气比)应相同,即各操作线互相平行。多组分吸收操作中的各个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虽不相同,但都能符合亨利定律。在工艺上一般确定某一组分为关键组分,使其达到吸收要求,其他组分被吸收的程度随之被确定。以前作为单组分吸收的过程,若计入惰性气体的微弱溶解,实际上就是多组分吸收。四、化学吸收化学吸收是指溶质A被吸收后能与溶剂中组分B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是气、液相际传质与液相内化学反应同时进行的传质过程。化学吸收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吸收率,在工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是化学吸收的典型。化学吸收有如下特点。(1)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增大。由于溶质进人液相后在扩散路径上不断被化学反应所消耗,使液相中的溶质浓度降低,溶质的平衡分压也降低,因此,推动力增大。(2)传质系数提高。由于液相的溶质常常在气液表面附近的液相内起化学反应而被消耗,使其在液相中的扩散阻力减小,液相传质系数有所增大。(3)吸收剂用量大大减少。化学吸收情况下,单位体积吸收剂能吸收的溶质量增加,有效地减少了吸收剂用量或循环量,降低了能耗。由于有了化学结合力,吸收容易,但解吸较难,这在实际生产上要消耗较多能量。如果反应不可逆,反应剂就不能循环使用,使其用途受到限制。
本书特色
《化工原理》:全国高职高专化学课程“十一五”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节 化工生产过程与单元操作
第二节 物料衡算
第三节 热量衡算
模块一 流体输送技术
单元一 流体输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
第四节 实际流体的流动类型
第五节 管路流动阻力的计算
第六节 管路设计
第七节 流量测定
单元二 流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 概述
节选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典型设备等有关的知识。内容包括流体输送技术、热量交换技术、分离技术和实训操作四个模块。其中,流体输送技术模块部分细分为流体输送和流体输送机械两个单元;热量交换技术模块部分细分为热量交换过程和热量交换设备两个单元;分离技术模块部分细分为沉降技术、过滤技术、干燥技术、蒸发技术、吸收技术、蒸馏技术、萃取技术、结晶技术、膜分离和吸附十个单元;实训操作模块部分包含了15项操作技术训练。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①内容编排上按照模块需要安排教学;②每一个模块均以一个生产中的实例为场景引入,讨论完成当前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以此作为培养目标,引入本模块知识的学习,重点是学习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中;③内容选取上,大量删剪冗长的叙述内容和难以理解的公式推导过程,重点放在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技术上;④为了体现高职高专教材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特点,以及体现单元操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增加单元设备的操作要点、单元操作技术的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单元操作实训等项目。本教材的配套实训教材《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主要以化工单元操作仿真技术实训内容为主。为避免重复,《化工原理》选取的实训内容,侧重于基础化工设备及其通用性要求。《化工原理》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类及相关专业(如食品、染整、石油化工、环保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