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树桐主编
页数:507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23663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一批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影像诊断工作者集合多年CT和MR诊断经验及科研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而成。本书内容系统全面而又有一定特点。它既讲述,常规CT、MR诊断知识,也适当地将近些年CT、MR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使用经验穿插其中,对分子影像学发展给予一定关注。本书重视各疾病影像学方法的结合与比较,提出更有利的具体影像学方法选择。强调影像与病理的联系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简明扼要又准确地论述了疾病影像的病理基础,并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全书分总论与各论共17章80余万字,1100余幅高分辨图片。图文并茂,易读易懂,结构清晰。它可作为影像工作者入门的阶梯,也可供有一定工作经验者应急查阅,适用于广大临床影像从业者和临床医师参考阅读。
相关资料
插图:九、颅内动脉瘤【概述】颅内动脉瘤指发生于颅内动脉的局灶性异常扩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60岁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4:6,5l%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首次动脉瘤破裂死亡率达30%~40%,复发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率更高,报道达50%以上。动脉瘤破裂前90%无特殊症状与体征或仅有头痛发作,破裂后引起中风发作。【临床表现】动脉瘤破裂一般有三种临床表现:①在用力、激动等情况下,血压升高而发病,呈剧烈头痛后马上昏迷;②剧烈头痛、恶心和呕吐,过一段时间后好转或昏迷;③极少患者无头痛等先兆,仅有意识障碍。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约95%位于颈内动脉系统,5%分布于椎动脉系统。以发病的多少排列,依次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常可多发,发生率约为20%。动脉瘤的破裂与其大小有关。小于0.5 cm者破裂机会很少,大于0.5 cm破裂机会递增,大于3cm者可产生颅内压增高症状。
本书特色
《影像病理诊断基础与技巧》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总论第一章 组织细胞病理学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第二节 损伤:变性、物质沉积第三节 修复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血第二节 出血第三节 血栓形成与梗死第四节 水肿第五节 淋巴循环障碍与脑脊液循环障碍第三章 炎症第一节 炎症概述第二节 急性炎症第三节 慢性炎症第四节 炎症的反应和结局第四章 肿瘤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第二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第三节 肿瘤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第四节 肿瘤病理影像联系第五节 肿瘤影像方法选择与应用价值第五章 CT基本原理与新进展第一节 CT发展简史第二节 CT的基本成像原理及基本步骤第三节 CT扫描方法第四节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第五节 CT新技术及应用进展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与新技术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第二节 MR新技术第七章 分子影像学概况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概述第二节 分子影像学的成像基础与研究范畴第三节 分子影像学常用的成像技术第四节 分子影像学所需的示踪剂和探针第五节 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下篇各论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第二节 颅内感染性疾病第三节 颅脑损伤第四节 颅内肿瘤第五节 脑变性疾病第六节 颅脑先天畸形与发育障碍第七节 脊髓病变第九章 头颈部疾病第一节 眼和眼眶疾病第二节 鼻与鼻窦疾病第三节 咽部疾病第四节 喉部疾病第五节 耳部疾病第六节 颌面部疾病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气管及支气管病变第二节 肺部感染性病变第三节 肺部先天性病变第四节 肺血管及实质性病变第五节 肺部肿瘤第六节 胸膜病变第七节 纵隔病变第十一章 心血管疾病第一节 冠状动脉疾病第二节 心肌病第三节 肺源性心脏病第四节 心肌、心包肿瘤第五节 先天性心脏病第六节 心包疾病-_第七节 大血管疾病第十二章 肝脏、胆道、胰腺、脾脏疾病第一节 肝脏疾病第二节 胆道疾病第三节 胰腺疾病第四节 脾脏疾病第十三章 胃肠道疾病第一节 食道疾病第二节 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三节 小肠疾病第四节 结直肠疾病第五节 急腹症第六节 腹外疝与腹内疝第十四章 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疾病第一节 泌尿系统疾病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第四节 肾上腺与腹膜后疾病第十五章 骨关节和肌肉系统疾病第一节 骨、关节与软组织损伤第二节 脊柱退行性病变第三节 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第四节 慢性骨关节病第五节 骨缺血性疾病第六节 代谢性骨病第七节 骨关节发育障碍第八节 骨肿瘤、肿瘤样变与软组织肿瘤第十六章 甲状腺、乳腺疾病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第二节 乳腺疾病第十七章 造血系统、淋巴系统疾病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第二节 淋巴系统疾病参考文献
节选
《影像病理诊断基础与技巧》是由一批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影像诊断工作者集合多年CT和MR诊断经验及科研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而成。《影像病理诊断基础与技巧》内容系统全面而又有一定特点。它既讲述常规CT、MR诊断知识,也适当地将近些年CT、MR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使用经验穿插其中,对分子影像学发展给予一定关注。《影像病理诊断基础与技巧》重视各疾病影像学方法的结合与比较,提出更有利的具体影像学方法选择。强调影像与病理的联系是《影像病理诊断基础与技巧》的一大特色,全书简明扼要又准确地论述了疾病影像的病理基础,并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全书分总论与各论共17章80余万字,1100余幅高分辨图片。图文并茂,易读易懂,结构清晰。它可作为影像工作者入门的阶梯,也可供有一定工作经验者应急查阅,适用于广大临床影像从业者和临床医师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