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学森
页数:143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322663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楷书书法教程》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条分缕析地论述了楷书的起源流变、流派风格以及书写技巧,对传统楷书的分析颇见功力和特色。对楷书经典旁征博引式的解读,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楷书的文化美、艺术美。对楷书技法作出了浓缩而清晰的概括,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楷书的结构与结体特点、楷书笔画的特点和写法,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本教程既可以选作大学书法选修课教材,也可以用作书法专业课程教材。
作者简介
何学森 书法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丰要讲授课程: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诗词格律、文化学概论。出版专著:《书法五千年》(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书法学概要》(华夏出版社2004),《书法文化教程》(华文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行书津梁》(高教出版社2001),《集王圣教序本末》(文物出版社2009),《书法》(中)(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在《光明日报》、《中国书法》等发表《中国书法与文明和合》等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民航》、《中国摄影》等报刊杂志发表《云在青天水在瓶》等数十篇散文。
相关资料
插图:楷书在宋代出现了大的波谷期,后来元代赵孟重新振兴,但是它再也没有能够出现魏晋至隋唐那样蓬勃发展的势头。元以后的楷书没有新的突破,基本上只是沿着唐楷定下的格局保持一种继承和延续。魏晋以来,楷书一直呈现上升的发展势头,到唐代达到极盛。唐人将楷法彻底完善,楷书的发展已经走到极致。宋人在楷书之外的字体上另辟蹊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宋代行草大盛就是这种改弦更张的结果,这必然导致楷书衰微。虽然某些书家能作楷书,却始终局限于唐楷的规模;虽有不少楷书碑刻,皆极平常。宋代书家内心充满了对于自身楷书水平的极端不自信。蔡襄书《昼锦堂记》,不能一气呵成,乃每字一纸,择其不失法度者缀成碑形,号日“百衲碑”。之所以如此周折,显然是楷法不精所致。其实,蔡襄的楷书水平在宋代书法家之中已经是“庸中佼佼”了,尚且如此费劲,其他人的情况可想而知。宋代书家写出来的所谓“楷书”总是端严不足,随意太过。时时有行书笔法穿插其中,这似是宋人楷书的普遍特色。这一点,姜夔认为始于唐代李邕,宋初李建中遥遥承接。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李邕、西台辈以行为真。”这当然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现象混为一谈,元代刘有定指出“若谓李西台以行为真则是。然自此体渐变,至宋时苏、黄、米诸人皆然”(《衍极》注)。宋人习惯于抄书,以此作为读书、藏书之重要手段,因此当时能写小楷的书家很多,但都不够精到谨严。所以,孙承泽断言“宋人无楷”,他在《庚子销夏记》中说:“楷法至晋人而圣;唐楷失之板;宋人无楷,即吴说以楷名,亦多带行。”北宋蔡襄、南宋吴说这两位以楷书知名的人尚且如此,整个宋代楷书的情况就显而易见了。
本书特色
《楷书技法教程》:中国普通高校书法选修课程系列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楷书简史
第三章 临习楷书的基本准备
第四章 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第五章 楷书的结构与结体特点
中篇 经典解读
第一章 魏晋至北魏经典楷书作品欣赏
第二章 隋唐、元代经典楷书作品欣赏
下篇 创作点津
第一章 书法作品的品式
第二章 楷书作品的幅面安排
第三章 集字式创作
第四章 临写式创作
第五章 自由式创作
节选
《楷书书法教程》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条分缕析地论述了楷书的起源流变、流派风格以及书写技巧,对传统楷书的分析颇见功力和特色。对楷书经典旁征博引式的解读,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楷书的文化美、艺术美。对楷书技法作出了浓缩而清晰的概括,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楷书的结构与结体特点、楷书笔画的特点和写法,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本教程既可以选作大学书法选修课教材,也可以用作书法专业课程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