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淑霞
页数:142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111695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可供医学院校本、专科学生使用,亦可供临床医师、医学检验、卫生防疫以及从事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二、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色法新生隐球菌是隐球菌病的病原体。该菌在自然界中以腐物寄生性广泛存在,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趁机侵入人体而致病。本菌可以侵犯皮肤、黏膜、淋巴结、骨、中枢神经和内脏各器官,从而引起不同的临床类型,但随病情发展,最终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验目的]掌握墨汁压片负染色法。[实验原理]新生隐球菌为单细胞酵母菌,菌体周围有宽厚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而难以发现。常采用墨汁负染色法,在黑色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菌体和宽厚荚膜。[仪器和药品]1.菌种:新生隐球菌。2.试剂:优质墨汁。3.其他: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普通光学显微镜。[实验方法]1.用接种环取培养菌液(或少量的固体培养物混悬于一滴生理盐水)2-3环,与一滴墨汁在载玻片上混合。2.用镊子夹好盖玻片,覆盖于菌液上,注意先将盖玻片一边接触菌液缓缓斜放下,使其不产生气泡。3.先以低倍镜找好位置,再在高倍镜下观察有荚膜的菌细胞及芽生孢子。[实验观察]新生隐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有芽生孢子,细胞外有一层胶质样荚膜,一般厚度与菌体相等。菌体和荚膜不着色、透亮,背景为黑色。
本书特色
编者们根据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精选必要的经典实验,摒弃一些陈旧的、低层次重复的实验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与现代分子医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体现出当今医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本实验教程分为两篇,第一篇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第二篇为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本书可供医学院校本、专科学生使用,亦可供临床医师、医学检验、卫生防疫以及从事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章 细菌形态学检测法
实验一 油镜头的使用
实验二 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三 细菌的运动观察
实验四 细菌分布
第二章 细菌的人工培养
实验一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和细菌生长状态观察
第三章 细菌染色法
实验一 常用的细菌染色法
第四章 细菌的生化鉴定法
实验一 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试验
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节选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可供医学院校本、专科学生使用,亦可供临床医师、医学检验、卫生防疫以及从事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