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防雷技术

封面

作者:李景禄

页数:313页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84635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李景禄,男,1955年4月生,河南省确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现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南雀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有20多年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经验,在电力系统中从事过高电压试验、高电压技术监督、防雷接地、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主持开发有ZXB系列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GPF-94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ZFX-60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iksc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等多项科研成果。在湖南、湖北、河南、江西、福建、安徽、重庆、浙江和广东等地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对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试验与检测、配电网技术、电气设备防污闪技术、防雷接地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著有《实用电力接地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出版)、《接地装置的运行与改造》(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出版)、《实用配电网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出版)、《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出版)、《高电压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出版)、《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状态诊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出版)等技术专著。在全国参与了许多防雷接地工程,与30多家防雷接地公司有合作业务。在国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相关资料

插图:消弧线圈的另一主要功能是能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因为在零序回路中消弧线圈的感抗和电压互感器的励磁阻抗是并联的关系,而消弧线圈的感抗要比电磁或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电抗小得多(相差几个数量级),这样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电抗就被消弧线圈的感抗所制约,电网中因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磁饱和引起的三相不平衡也就产生不了铁磁谐振过电压,其消谐效果优于任何形式的消谐器。根据我们的研究和配电网的运行经验,在配电网电容电流小于10A时,因为接地电流小于熄弧临界值,电弧能可靠熄灭,这时主要任务应是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关于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措施也可采用复合消谐装置,微电脑消谐器等。4.不同的网络结构采用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消弧线圈在配电线路中投运时处理单相接地故障时主要针对自恢复性的故障,规程规定配电网可以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2h,这是基于自恢复绝缘的一些接地故障可以自行恢复,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当线路中出现的故障不是自恢复性故障时,例如在电缆线路中出现故障时则不宜投运消弧线圈,当消弧线圈投于故障时将会造成电网长时间带故障运行,会使故障因时间延长而发展扩大,将有可能引起相间短路。而在架空绝缘导线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虽然绝缘导线的绝缘被击穿,但是绝缘子的绝缘能自动恢复。因此,在配电线路中应在不同的线路形式下有选择的投运消弧线圈。(1)架空配电线路中应采用消弧线圈。(2)架空裸线与电缆混合线路中当电缆长度达到整条线路长度的80%时应慎投消弧线圈,而建议采用经小电阻接地并配合零序保护方式运行。(3)架空绝缘线路与电缆混合线路中当电缆长度达到整条线路长度的80%时,应慎投消弧线圈。三、有选择性地投运自动重合闸在配电线路中投运自动重合闸装置,能有效减小配电线路中因雷击造成的破坏范围,并且能够迅速排除因雷害造成的绝缘子闪络等瞬时性故障,对于提高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自动重合闸在实际电力生产中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在架空线路中可以投运自动重合闸,因为在架空线路中因为雷害事故造成的跳闸,绝大部分是由于瞬时性故障引起,待故障消失后,自动重合闸合闸,则线路重新恢复运行。在配电线路中,线路形式多样,存在架空线路、架空绝缘线路、电缆线路等。电缆线路中一旦发生故障则为永久性故障,而自动重合闸如果是合到永久性故障点,会造成事故扩大,发生使电缆或设备损坏事故。不管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和线路组成,不适当的强调自动重合闸的投运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增大了配电网发生事故的风险。以湖南某地区的配电线路自动重合闸动作成功率为例,该地区主要是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络,自动重合闸投运成功率为69.15%,且在每年雷电活动频繁的月份,成功率更是高达76.84%,由此可见架空线路绝大部分的故障为瞬时性故障,投自动重合闸是能起到有效的防雷作用的。

目录

前言第一章 雷电及其参数第一节 雷云的产生和雷电放电过程第二节 雷电放电的基本形式与特点第三节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第二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第一节 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第二节 波的折射与反射第三节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第四节 波的多次折、反射,网格法第五节 平行多导线系统的波过程第六节 波的衰减与变形第七节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第八节 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第三章 防雷保护装置第一节 避雷针与避雷线第二节 放电间隙与避雷器第三节 消弧线圈第四节 防雷接地装置第四章 送电线路防雷保护第一节 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第二节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第三节 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及雷击跳闸率第四节 输电线路雷害事故案例与分析第五节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第五章 发电厂、变电所防雷保护第一节 发电厂、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第二节 发电厂、变电所的雷电侵入波保护第三节 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第四节 变压器保护第五节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第六节 发电厂、变电所雷害事故及防雷措施第六章 配电网防雷保护第一节 配电所防雷保护第二节 配电设备防雷保护第三节 配电网防雷存在问题的分析第四节 配电网防雷保护措施第七章 弱电系统防雷保护第一节 弱电系统防雷的特点第二节 雷电侵入弱电系统的途径第三节 雷电对弱电系统造成危害的实例及分析第四节 弱电系统的防雷器件及装置第五节 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第八章 变电所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第一节 变电所地电位干扰概述第二节 变电所地电位干扰的途径、耦合机理及危害分析第三节 现场调研及试验第四节 变电所地电位干扰防护措施第九章 通信系统的防雷保护第一节 微波站的防雷保护第二节 市话通信的防雷保护第三节 通信系统的电源保护第四节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保护第十章 高层建筑物防雷保护第一节 雷电流的效应第二节 高层建筑物的外部保护第三节 建筑物的内部保护第四节 典型建筑物的防雷保护第十一章 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保护第一节 油库、加油站的防雷保护第二节 燃气供应站及管道的防雷保护第三节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的防雷保护第十二章 防雷装置的试验第一节 避雷器试验第二节 发电厂变电所接地试验第三节 线路杆塔、避雷针接地试验第四节 土壤电阻率试验第五节 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参考文献

节选

《现代防雷技术》系统地介绍了雷电的形成、雷电参数和雷电的危害、人身及家用电器防雷的基本知识、防雷装置与防雷器件及新型防雷技术和防雷装置的试验与维护;重点论述了电力系统防雷、输电线路防雷、配电网防雷和弱电系统防雷,详细阐述了微波通信系统防雷、移动通信防雷、智能建筑物防雷和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现代防雷技术》可供从事防雷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防雷技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