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晓岭
页数:92页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434686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平面构成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基本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元素等理论和应用知识。我们或许都发现,在许多国家的文物古迹中,都有以点、线构成形式为主的岩画作品,它们是由韵律感强、节奏明快的重复形式构成的彩陶条状纹样,有充分体现直线的肃穆、凛然、刚硬感的青铜器纹饰,还有酣畅淋漓、行云流水似的中国汉代漆器曲线图案等等,这些都属于“平面构成”的范畴,它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
相关资料
插图:其中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1919年建筑师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创办了一所现代设计学府——包豪斯。创办者们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都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来进行分析,物质可分解成分子、原子、电子等同样,艺术造型也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以及空间、色彩等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理论和教学风格对世界各地的设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早期的构成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融合当时各种前卫艺术运动的成果和设计艺术精神,从旧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二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视觉形态及其构成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三是重视对不同材质的物理性能的了解,鼓励学生对色彩、形式、想象力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试验,培养崭新的、敏锐的视觉认知能力。在早期的包豪斯设计教育中,伊顿、克利、康定斯基等人所讲的以“构成”为核心的设计基础课体系大体上就是现代“构成学”的原理,它的研究范围是造型和色彩的基础知识。包豪斯的构成课程既有严格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正是包豪斯基础课程的重要特点。但在那时,构成与绘画还没有完全分化,因此,主要还是以绘画的形式和手段加以探讨。虽然构成体系最初形成于德国,但却是在日本得到延续和发展的。时至今日,构成课程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充分具备了适合现代设计教育的形式,已被世界各国的艺术院校和研究机构作为设计和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来实施。
本书特色
《平面构成》:河北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材·艺术设计基础教程。
目录
节选
《平面构成》内容简介:从平面构成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基本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元素等理论和应用知识。我们或许都发现,在许多国家的文物古迹中,都有以点、线构成形式为主的岩画作品,它们是由韵律感强、节奏明快的重复形式构成的彩陶条状纹样,有充分体现直线的肃穆、凛然、刚硬感的青铜器纹饰,还有酣畅淋漓、行云流水似的中国汉代漆器曲线图案等等,这些都属于“平面构成”的范畴,它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