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望衡
页数:28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100891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毛泽东诗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人诗囊。”以绍兴为中心的古越地自古至今,涌现出不少名士,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绚丽的景观。本书对这一文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有深度的考察。
这是辉煌的名士巡礼: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_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风流、朱熹的气象、陈亮的耿介、陆游的诗情、阳明的睿智、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一一扑面而来。
这是精辟的理论概括: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越中名士的学术传统。
这是深入的规律探寻: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时势造英雄,中外人才学的这一基本原理在古越有它特殊的体现。本书纵论古今,阐述越地如何灵,根如何深,时势如何际会风云。本书深入探讨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社会因缘、时代因缘,试图寻找出越中名士辈出的机制。
名士文化,实质是人才文化,而人才永远是国运之系。本书虽然阐释的是越中名士文化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远超出论题本身的。
作者简介
陈望衡,1944年10月生,籍贯湖南,现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国际应用美学研究学会国际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现象学美学杂志编委、湖北美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风景名胜》顾问、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文化顾问、杭州宋城集团公司顾问。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美学、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二十余部,主要有《中国美学史》《当代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心灵的冲突与和谐——伦理与审美》《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玄妙的太和之道——中国古代哲人的境界观》《占筮与哲理——周易蕴玄机》等。海外出版著作九部,其中多部译成英文。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美学》《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联合早报》(新加坡)等报刊发表论文数百篇。
相关资料
越中名士多慷慨悲歌之士,悲歌的主题是爱国主义。谈到越的爱国主义传统,不能不首先谈越王勾践,越王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杰出的国君。关于他的祖先,各种文献典籍几乎一致地说,勾践是禹的苗裔。越国与吴国争霸的事业,不仅是东周时期最让人惊心动魂的一段历史,而且也称得上是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寓教训最多的一段历史。越国与吴国争霸的原因,与东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的大背景分不开。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权威不再,徒有天子空名。虽然他名为天下共主,实际上他只能管辖京畿附近一二百里的土地。而作为臣下的各诸侯国,各自的发展不平衡,军事力量强的诸侯国虽然尚不敢也还不能取周王室而代之,却希望成为诸多诸侯国的头领,也就是称霸。它们之间的争战不仅迫使对方进贡,而且攻城掠地,甚至径直将对方灭掉,以归入自己版图。周武王分封时,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多达七十多个,而从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诸侯国互相兼并,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中国大地上只剩下七个诸侯国了。越与吴是近邻,自然势如水火。吴国谋臣伍子胥说:“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伍子胥说的是实情。当然,对于国君来说,他们最为看重的是霸主地位,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国之兴亡,直接涉及他们的祖宗观念和家园观念,国家在他们心目中,不只是政权,还是家园,是故土,是祖宗陵寝所在地。国家如若灭亡了,遭难最大的还是老百姓,他们或是被杀掉,或是被迫送到敌国去做奴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春秋事语》就载有吴伐越时俘虏了大批的越国百姓送往吴国做奴隶的情况。所以,在国与国的关系上,百姓无疑是坚定地站在本国国君立场上的。
本书特色
本书对越地名士文化现象做了详细的考察,论述了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风流、陆游的诗情、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作者从理论上将其概括为: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也即越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也即越地名士的学术传统,并试图寻找出越地名士辈出的社会和文化机制。
目录
第一章 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
一、天下情怀
二、忧忡为国
三、圣贤传统
四、胆剑精神
第二章 越中名士的学士传统
一、会通创造
二、实学一脉
三、异端流风
四、诗性浪漫
第三章 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
一、风水宝地
二、华夏祖庙
三、文化汇萃
四、艺美渊薮
第四章 越中名士的社会因缘
一、教育为本
二、文化移民
三、家族恩泽
四、师友相携
第五章 越中名士的时代因缘
一、救亡之际
二、变革之时
三、革命之秋
四、升平之世
结语:江山代有才人出,稽山鉴水谱新章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越中名士文化论》内容简介:这是深入的规律探寻: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时势造英雄,中外人才学的这一基本原理在古越有它特殊的体现。《越中名士文化论》纵论古今,阐述越地如何灵,根如何深,时势如何际会风云。《越中名士文化论》深入探讨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社会因缘、时代因缘,试图寻找出越中名士辈出的机制。名士文化,实质是人才文化,而人才永远是国运之系。《越中名士文化论》虽然阐释的是越中名士文化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远超出论题本身的。毛泽东诗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人诗囊。”以绍兴为中心的古越地自古至今,涌现出不少名士,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绚丽的景观。《越中名士文化论》对这一文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有深度的考察。这是辉煌的名士巡礼: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风流、朱熹的气象、陈亮的耿介、陆游的诗情、阳明的睿智、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一一扑面而来。这是精辟的理论概括: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越中名士的学术传统。












![历史与文化论丛-历史与文化论丛-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215/B538952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