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毕军
页数:214页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387303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据文献记载,隋唐长安外廓城东西18里115步,南北15里175步,周围67里。现代探查,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周长约三十六公里,与记载相近。如加上城东北的大明宫和广阔的禁苑,城市面积足有2.5万公顷。按《长安志》记载的户口计算,唐长安的总人口有百万以上,它的面积和人口均是我国古代都城之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长安由宫城、皇城、外廓城组成。这是为了改变汉长安城民居与宫室搀杂的情况,新城规划者将宫城、皇城和民居严格分开。宫城是供皇帝及皇族居住及处理朝政的地方,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唐太宗时,又在城东北修建了大明宫,后来唐玄宗在城东建了兴庆宫,成三足鼎立之势。皇城在宫城南面,是唐王朝各种机关所在地。宫、皇城之间以宽阔的横街相隔。横街像是一个广场,可供兵士操练,也是接受百官及外国使臣朝贺的地方。城市地形东北较高,东南较低,市内有六条东西向的高岗地,规划时利用高岗地布置宫室、官府以及大型庙宇,以突出城市的主要建筑和控制全城的制高点。隋唐长安的规划,继承了我国古都城规划布局的传统,中轴对称、方正规则。南北中轴线为朱雀大街,从外廓城南面正门明德门到皇城正门朱雀门,正对宫城的承天门。在朱雀大街的两侧布置了东市、西市。直通城门的纵横大街,构成了城市的主要骨架。用整齐的街道将城市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坊里。诗人白居易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由此可以想见城市的面貌。城市的街道为严格的方格网状(似围棋局),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都是垂直相交。其中通向城门的干道十分宽阔。如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宫城前横街220米,丹凤门大街宽88米。居住里坊内的道路为十字形或一字形,宽约15米~20米,与全市性的道路分为两个系统。另在东城与城墙平行筑有夹城为皇帝的专用道路,把大明宫、兴庆宫和曲江池连接起来。为了解决宫廷和城内居民生活用水及园林绿化用水,城中设计修建了永安渠、清明渠、龙首渠和曲江池几条水渠,流贯外廓城、皇城、宫城和大兴苑。隋唐长安全城被主要干道划为110个小方块,叫做坊,城市管理也就严格地按照坊里制。以朱雀大街为界,左右(东西)各有55个坊,东边归长安县管辖,西边归万年县管辖。坊有四种规模,最大的约八十公顷。有些坊内有大府第或大寺庙。坊四周有坊墙,大坊开四个门,小坊则只开东西两个门。三品以上的贵族官吏才许在坊墙上开门。坊里管理制度严格,日出时开坊门,日落时击鼓闭坊门,夜间街鼓鸣后,严禁在大街上行走。长安城在朱雀大街两侧,东西主要干道南面设置东市和西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它们是整个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二市各占两个坊里的地段,市内各有井字形的大街把市场分为九块。西市南北长一千余米,东西宽九百余米,四周筑有围墙,市内街道质量较好,中为车道,两旁有人行道及水沟。井字街的中央部分为市署与平准局,是市场管理和税收的机构。西市有不少外国人开设的店铺,成了国际贸易的场所。外国人主要是中亚和西亚人。东市主要为皇亲贵族服务。隋唐长安的宫殿比汉长安集中,它们居高临下,层层设防,保护严密。太极宫本是隋大兴宫,有16座大殿,东边是太子住的东宫,西边是嫔妃们住的掖庭宫。太极殿是太极宫的正殿,唐朝“贞观之治”中许多著名事件曾发生于此。城北的大明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修的,武则天参政后,在此处理朝政,从此成为唐代主要朝会之处。它的正殿名含元殿,该殿东西建有对称的回廊和翔鸾、栖凤两阁,整个建筑主次分明,气势雄伟。太液池西侧的高地上是麟德殿,皇帝在此朝见藩邦使臣、听取朝臣奏本和大宴群臣。含元殿和麟德殿的规模、格局、造型都远远超过了北京故宫的三大殿。兴庆宫在城东,是唐玄宗李隆基兴建的,几番扩建,内有兴庆殿、南薰殿、长庆殿、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建筑。兴庆宫以园林为主,建筑形式多样,装饰丰富多彩。长安城内的又一特色是寺观遍布,有81座僧寺,28座尼寺,30座道观,6座女观,2座波斯寺,4座胡袄祠。寺观多占主要街道两旁的岗阜高地。如对称于皇城两侧、位于金光门和春明门的宝国寺和禅林寺,对称于朱雀大街两侧的玄都寺和大兴善寺等。有的寺占地很大,如大慈恩寺有房1897间。遗留至今的大、小雁塔遥相辉映,是当时佛教盛行的见证。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宣布建立大齐政权。唐王朝诸路勤王兵猛攻长安,“居市闾里,十焚六七”。三年后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到公元904年,朱温劫昭宗迁洛阳时,命令长安居民一同迁走,宫殿民舍一同拆毁。至此两代都城,遂成废墟。隋唐长安自建成到毁坏历经322年。
本书特色
《巧夺天工的中华建筑事典》:儒学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至深,儒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深深地影响了古代建筑。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建筑风格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我国与海外文化交流频繁,所以建筑风格也受到了国外建筑的影响。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能通过《巧夺天工的中华建筑事典》了解古代建筑,掌握中华建筑文化的精华。
目录
古代城池石家河古城遗址1建康古城3长安古城5平遥古城9赵家城12北京城15宫殿建筑汉代三宫20唐代三宫24宋汴京与临安宫室27南京故宫31北京故宫34沈阳故宫39布达拉宫42帝王陵墓黄帝陵46炎帝陵48秦始皇陵51茂陵54昭陵55乾陵57成吉思汗陵59明十三陵60清东陵与西陵64庙坛建筑晋祠67孔庙和孔府71太庙76社稷坛78天坛81佛寺建筑少林寺85武当山建筑群88南禅寺92佛光寺95悬空寺97敦煌石窟100永乐宫102白云观104传统民居四合院107窑洞110天井院111福建土楼114三坊一照壁117骑楼120吊脚楼122蒙古包124碉房126园林建筑圆明园129颐和园134避暑山庄138拙政园142沧浪亭146寄畅园148个园150楼阁与古塔岳阳楼154正阳门箭楼156滕王阁158天一阁160岳嵩寺塔163应县木塔165大雁塔169虎丘塔172苏公塔174古代桥梁赵州桥176洛阳桥180卢沟桥184宝带桥188风雨桥189泸定桥193其他类建筑万里长城195都江堰200内乡县衙和叶县县衙202直隶总督府205华表209牌坊210阙213
节选
《巧夺天工的中华建筑事典》主要内容:我们自豪,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当下,中华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进程中唯一没有湮灭、断裂的。我们骄傲,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最全面的讲述:历史、战争、文化、科技、建筑、教育、哲学、艺术、民俗、语言,多角度的讲述让你览中华文明的伟大。最精美的图片:幽幽的青铜器、华丽的丝绸、传神的石刻造像、飘逸的书法艺术、飞檐斗拱的古代建筑,精彩纷呈、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博古方能通今、厚积才能薄发。“中华百科事典”系列丛书是专为21世纪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翔实精彩的文字与异彩纷呈的图片是一道道丰盛的视觉大餐,一定可以让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满足。本册为《巧夺天工的中华建筑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