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秀荣
页数:263页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111799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插图:三、农业经济学与自然和技术学科农业经济学科与农业技术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主要追求最高的技术效率,技术的先进性也往往是以技术效率的高低来表达的,比如在追求高产时,讲求最高的单产,在追求质量时,讲求最好的质量。但农业经济学科在于追求最大的目标福利,在商品经济中追求的目标福利表现为利润。农业经济学之所以关心最高的技术效率是因为在其他要素相同时,最高的技术效率与最高的经济效率是一致的,否则绝不会选择最高的技术效率。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亩产为800千克和1000千克这样两种水稻品种的话,农学家会推荐后一品种,但农业经济学家则会根据亩利润来做决策,如果前者亩利润为600元、后者亩利润为500元的话,农业经济学家一定向农民推荐前者,绝不会选择后者。也正因为存在目标判别上的差异,所以自然科学家与经济学家时常产生分歧,也因为如此,农学家的期望也时常与农民的行为选择产生偏差,此时,农学家往往抱怨农民未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而忽略了农民的经济目标是养家糊口,而不是技术水平。第三节比较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科在总体上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奉为金科玉律式的研究方法。但经济学科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十分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作为经济学科分支的农业经济学没有例外地必然要采用这些研究方法。上述研究方法也是作为农业经济学分支的比较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农业经济学相对照的比较农业经济学,顾名思义重在比较,所以,除了上述经济学科通用的研究方法外,比较研究法是比较农业经济学的特色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现象的比较,逐渐深入到现象的成因比较,从而归纳提炼出共性的东西或规律,也可能从差异中找出个性的东西,正确认识研究对象的条件和因果关系,揭示出未被人们认识或尚认识不全不清的东西,最终丰富和完整理论认识。横向比较是比较研究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就某一考察对象展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往往较容易地找出共性和个性。在商业或日常生活中,人们一直在运用横向比较法,俗话说“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款色,等等,很快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判断。科学研究中的横向比较,虽然不像买东西“货比三家”这样简单,但横向比较的特征是一样的。
本书特色
《比较农业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农业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比较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二章 农业发展与作用第一节 农业的特性第二节 农业的基本发展阶段第三节 农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节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第三章 农地制度第一节 农地制度概述第二节 国外农地制度第三节 农地所有制结构和使用制度第四节 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嬗变第四章 农业劳动力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农业劳动力第二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实践第四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五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经验的国际比较第五章 农业资本第一节 农业资本概述第二节 国外农业资本投入第三节 中国农业资本投入第四节 发达国家农业资本投入对我国的启示第六章 农业生产布局第一节 区位理论概述第二节 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四节 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第七章 农场规模第一节 农场规模理论概述第二节 农场规模的衡量指标第三节 农场规模的演变轨迹第八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节 合作社及农业合作社第二节 中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第三节 中外农业合作社的分类考察第四节 指导合作社的不同理论及其流变第五节 本章结语第九章 农业政策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政策第二节 其他主要国家的农业政策第三节 国外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十章 农业现代化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政策第四节 一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第五节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历程第六节 世界农业现代化中的启示和借鉴
节选
《比较农业经济学》虽然名曰“比较农业经济学”,实际上它仍然是一本“农业经济学”。冠之“比较”的字眼,意在与目前通常所见的农业经济学教材相比,试图在论述农业经济专题内容时从历史演变和国际轨迹的视野角度多着点笔墨,从而冀望给人多有一些“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的印象,以使读者在历史长河和国际视野的意识中来考虑面对的农业经济专题。充分讨论任何一个农业经济问题绝不是一《比较农业经济学》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比较农业经济学》也试图就所涉及的一些农业经济专题提供了一个历史或国际角度的粗犷脉络,为意欲进一步“检索”的读者提供历史或国际追踪的初步线索。《比较农业经济学》可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讲授农业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史的教学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