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国光
页数:56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04832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刘国光(1923~ ),江苏南京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其经济学思想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中国经济大变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等。本书全面探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转换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道路。基于“有限买方市场”的理论假设,作者大胆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模式为“在计划指导下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并深入剖析了所有制结构、决策体系、利益体系、调节体系、组织体系等具体构成要素的基本内涵。本书还重点分析改革初期双重体制的成因、表现、积极作用及摩擦力量,探讨了经济改革与经济环境、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等之闻的辩证关系。本书阐释深刻,论证严密,表现出强烈的理论前瞻性和创造性,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998年被评为“影响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最新出版。
相关资料
择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应当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总结自己经验与借鉴别人范例相结合。也就是说,研究这个问题有着多种历史的和逻辑的思维线索:(1)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特别是尊重关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以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2)总结自己的经验,包括建国以来体制演变和这八年来多点试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中摸出规律,提高认识,继续前进;(3)有分析地吸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多次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其中有比较成功的和不尽成功的,有基本适合我国的和不一定适合我国的;(4)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的某些理论和具体做法(例如美国的财政金融调节、法国的计划指导、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调节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特别是其中属于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并非资本主义所专有,可以为我所用。从这些方面看,几年来经济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及对外国理论和外国情况的考察、介绍和比较,是有成绩的,使我们打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表明,现在择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不仅有其紧迫感,也具备了基本条件。在此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观点、评价和建议是完全自然的,有助于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化、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总之,择定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决策行动,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在已经达到的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种种理论,更多更好地开展实证调查,把目标模式的论证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本书特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
目录
上篇 改革的目标模式论
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总体设想
第一节 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意义和前提
第二节 从比较中看我国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
第三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
第四节 对目标模式的归结和进一步的思索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模式比较
第二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第三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目标模式的选择
第三章 经济决策体系
第一节 传统经济决策体系的特征和改革的两条线索
第二节 影响分层决策的基本结构要素和行为规则
第三节 决策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
第四章 经济利益体系
……
下篇 双重体制的转换论
附录 中国经济体制模式演变的回顾
节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内容简介:“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第一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