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哲学史-(三)

封面

作者:任继愈

页数:39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100889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3)》内容简介: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它展示出中国哲学与神学在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历程,展示出人类抽象思维从低级向高级,人类认识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学习祖国优秀的哲学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中国民族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封建文化的优秀成果,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哲学予以发扬光大,创造未来的精神文明,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简介

山东平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是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本书特色

哲学史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认识的发展进程,看到各个哲学派别的斗争和转化,学到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汲取精神营养。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都对哲学史做了深刻了研究。今天学习哲学史有什么意义?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它?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如何?在这儿谈谈我们的看法。

目录

第五篇 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

时期(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

(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状况、阶级矛盾与思想斗争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

 第二章 傅奕反佛教斗争及吕才、卢藏用、李华反对

方术迷信的进步思想

第一节傅奕的反佛教斗争

第二节 吕才对当时社会流行的迷信思想的批判

第三节 卢藏用《析滞论》对占卜术的批判

第四节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

 第三章 刘知几的进步的历史观

第一节对传统思想的怀疑与批判

第二节 对历史典籍中五行灾异神鬼迷信记载的驳斥

 第四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上)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的形成和它的兴衰过程

第二节天台宗的宗教哲学

第三节法相宗的宗教哲学

第五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下)

第一节华严宗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节禅宗的宗教哲学

第六章 唐朝道教宗教哲学

第一节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司马承祯主静去欲的道教学说

第七章李筌的哲学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气一元论自然观和反迷信思想

第二节重视主观作用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主动发现敌人意图和利用权术的军事思想

第八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和进步的历史观

第一节柳宗元、刘禹锡天人关系论的产生

第二节柳宗元的《天说》和无神论思想

第三节柳宗元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

第四节 刘禹锡《天论》中的自然观

第五节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说

第九章 韩愈和李翱的人性论及其反佛教的斗争

第一节 韩愈的道统学说和他的反佛教的斗争

第二节韩愈的性三品说

  第三节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学说

 第十章 《化书》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一切皆化的自然观

第一节谭峭《化书》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谭峭一切皆化的自然观

第六篇 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

时期(宋元明)的哲学思想

(公元960年——公元1646年)

节选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状况、阶级矛盾与思想斗争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在南北朝的末期,北朝的封建国家有了迅速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方面超过了南朝。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在土地制度方面,北朝实行了均田制,农民获得少量的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比南朝先进。即使在南朝比较强盛时期,已经“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盖不获已而窜亡,非乐亡也”。(《梁书·贺琛传》)在发展生产方面,南朝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长期不接触生产,只过着腐化享乐的生活①,纵情歌舞,饮酒赋诗,以致“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神灭论》)。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哲学史-(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7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