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组织编写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世界运河
页数:25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28420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4)
内容简介
本书分总报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文旅融合篇、城镇与乡村振兴篇、交通与港口建设篇、世界运河篇, 共六大部分。总报告总结2022-2023年中国大运河发展概况, 归纳2022-2023年中国大运河发展特点, 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探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与模式、大运河沿线各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文旅融合篇探讨运河区域文旅融合的地方实践与发展路径。城镇与乡村振兴篇探讨山东运河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状况。交通与港口建设篇探讨济宁段大运河航运发展、江苏港口水运发展等。世界运河篇探讨英国和德国运河发展状况。
作者简介
吴欣,历史学博士,烟台大学教授,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运河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兼职有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特聘专家,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聘顾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顾问。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运河史、明清社会史,尤其在运河区域社会组织、区域社会秩序及运河文化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同时注重运河学理论研究与运河文献资料库的建设,主持完成了“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建设。学术研究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即“民间文献与京杭运河区域社会研究”;一般项目1项,即“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社会组织研究”(已结项,成果免于鉴定。)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发表于《光明日报》《文史哲》《文史杂志》《学海》《运河学研究》等报刊的《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制度”到“生活”:运河研究的新维度》《村落与宗族:明清山东运河区域宗族社会研究》《运河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知识体系》《京杭运京杭大运河纤夫的生计与制度》《“大运河”研究的学术进程与问题意识(2014~2018)》等。学术著作主要有《清代民事诉讼与社会秩序》(中华书局2007年版)、《大运河市镇地名》(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所授课程“古往今来话运河”被评为2015年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裴一璞,历史学博士,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盐业史与运河交通史研究。学术兼职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入选聊城大学“光岳人才工程”。著有《宋元四川盐业地理与区域社会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运河老店铺》(济南出版社2021年版),参著《宋代巴蜀政治与社会研究》《聊城市志(1997—2015)》《中国运河志·人物卷》等书。在《文献》《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思想战线》《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盐业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或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结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5项,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多项地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郑民德,历史学博士,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