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小宁
页数:31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22203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晚报精心策划、当代知名作家群体首度合作的一次“读城”之旅,也是一次长达3个月的写作接力赛。从海南的三亚开始,一路不断体味和发现,从“梦幻的香格里拉”、“拉萨,曾经的历史人事”、“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一直写到“永恒之城”北京,共计一百多个城市。所写之处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所到之城。
城市是一本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厚重的册页。城市也是一个鲜活的不断变化更新的生命体,当代作家更是城市生活的鉴赏家,从他们独特的视角来捕捉和诠释城市,让我们既能够从中发现城市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会感受到城市当下的脉动。
那些值得追忆的人与事,还有那些迷人的城市氛围……
喜欢城市文化的都市白领、时尚人士、爱好旅游的人群、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和民俗研究学者,还有喜欢作家散文的文学爱好者。
作者简介
任欢迎,北京晚报总编辑。李光,北京晚报副总编辑。孙小宁,北京晚报副刊编辑。
相关资料
插图: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由于不做皇帝梦,不是什么京城,所以城市不大不小为好,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徒步代车。这一类人不爱繁华喧闹也不爱沉闷闭塞,无法拥有自己的花园但希望不远处便有风景如画的去处;这一类人对四周的人群默默地观察,然后对比着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智商超群强干,而他们淳朴厚道容易相处;这类人如果是鱼,他们发现这座城市是一条奔流着的却很安宁的河流。无疑地,我就属于这样的人,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他们的职业几乎都是一种散漫的自我中心的职业——写作,绘画,他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自得。这局面似乎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胜利,皇帝们无奈放弃的城市,如今成为这一类人的乐园。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普遍的埋怨,外来者们几乎不忍心用言辞伤害这个城市平淡安祥的心。中山陵在游客的心目中永远处于王者地位。当你登上数百个台阶极目远眺,方圆十里之内一片林海,绿意苍茫,你会承认当年料理孙先生后事的班子是一个“感觉很好”的班子。这是一个最适合伟人灵魂安息的地方。在和平年代里,紫金山与长江不必是御敌的天然屏障,它们因此心情愉快,尽职尽力地使身边的城市受到了山水的孕育,也使这个城市的上空蒸腾着吉祥的氤氲之气。革命与奋斗过后,南京城总是显得很休闲的样子,而东郊的森林好像一只枕头,一个城市靠在这枕头上,以一种自得的姿势开始四季酣畅的午后小憩。
本书特色
本书特色:当代作家笔下的城市人文–《读城》是当代作家群体奉献给世人的一道视角独特、体验深刻、诠释城市历史和生活变迁,并体现东西南北中特色风情的文化大餐。
46位当代知名作家则用情景感受、纵深思考、贴切描述,带领我们对城市景观文本的具体内涵进行真实的阅读。在作家们的笔下,景观与故事、情感、思想层层展开,城市成为一本打开的书。
读城作家榜单:
李启达 谢有顺 南 帆 北 村 程 维 王旭烽 陈丹燕 苏 童
朱文颖 费振钟 许春樵 方 方 李修文 何立伟 东 西 范 稳
戴明贤 莫怀戚 麦 家 杨志军 马丽华 梅 卓 红 柯 雪 漠
石舒清 贾平凹 蒋 韵 程 海 高建群 李 锐 宝音贺希格 迟子建
金仁顺 鲍尔吉•原野 素 素 张 炜 尤凤伟 李贯通
张 宇 乔 叶 关仁山 何向阳 王小柔
祝勇(北京) 陈建功 (中国作协书记 ) 张北海
目录
三亚:候鸟人的天堂(李启达)
五指山:1129平方公里的花园别墅(李启达)
海口:最适宜居住的地方(李启达)
广东篇
在广州过俗世生活(谢有顺)
在深圳听南腔北调(谢有顺)
在惠州遇见苏东坡(谢有顺)
到汕头吃粥去(谢有顺)
福建篇
站在福州的阳台上眺望(南帆)
厦门,我的半岛(北村)
一条名叫“龙岩”的鱼(北村)
江西篇
味蕾上的瑞金之红(程维)
井冈茶寮品茶歌(程维)
水润南昌(程维)
浙江篇
杭州——湖畔的栖息(王旭烽)
蔚蓝色的外婆家•石骨铁硬宁波人(王旭烽)
陡峭的越州绍兴•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王旭烽)
上海篇
上海之一:混杂即自我(陈丹燕)
上海之二:地方化的世界主义(陈丹燕)
江苏篇
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苏童)
君到姑苏见(朱文颖)
王泰州,或一个城市的哲学表情(费振钟)
安徵篇
合肥:城市里的田园风景(许春樵)
江淮双星:历史的见证人(许春樵)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许春樵)
湖北篇
武汉这个地方(方方)
宜昌天然大气派(方方)
荆州:劫难与花朵(李修文)
湖南篇
韶山(何立伟)
我望岳阳楼(何立伟)
我们长沙人(何立伟)
广西篇
桂林,比想象多一点点(东西)
南宁,生活的地方(东西)
百色,三种自豪(东西)
云南篇
在昆明烤太阳(范稳)
丽江之水得自然(范稳)
梦幻香格里拉(范稳)
贵州篇
贵阳可人在野趣(戴明贤)
苗岭新都听酒歌(戴明贤)
遵义有幸得诗人(戴明贤)
重庆篇
重庆之一:从陪都到直辖(莫怀戚)
重庆之二:从江边到锅边(莫怀戚)
四川篇
居于成都(麦家)
宜宾,一杯飘香千年的美酒(麦家)
绵阳:骨子里的文人情怀(麦家)
乐山:靡靡的闲适(麦家)
西藏篇
拉萨,曾经的历史人事(马丽华)
亲历拉萨三十年(马丽华)
属于山南的抵达(马丽华)
青海篇
从格尔木到青海湖(杨志军)
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杨志军)
青唐:宗曲穿城而过(梅卓)
新疆篇
乌鲁木齐:上天的神来之笔(红柯)
喀什:尘世与神灵的完美结合体(红柯)
在昌吉吃拉条子(红柯)
将军和一座城(红柯)
甘肃篇
嘉峪关的河西民歌(雪漠)
酒泉宝卷与河西贤孝(雪漠)
天水的大地湾(雪漠)
追求安分的敦煌人(雪漠)
宁厦篇
银川,你想不到的事(石舒清)
吴忠:水旱码头,天下大集(石舒清)
中卫:羊皮阀子泛黄河(石舒清)
陕西篇
西安这座城(贾平凹)
延安: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哩(高建群)
沉醉咸阳(程海)
山西篇
一个人的平遥(蒋韵)
太原古槐认前朝(李锐)
为了一个眼神去大同(李锐)
内蒙古篇
呼和浩特的颜色(宝音贺希格)
有一只鹰,就可以看见蓝天(宝音贺希格)
在赤峰怀念契丹人(宝音贺希格)
黑龙江篇
水墨丹青哈尔滨(迟子建)
齐齐哈尔,鹤之舞(迟子建)
萨尔图落日(迟子建)
吉林篇
长春:惬意地栖居(金仁顺)
吉林:相爱于江湖(金仁顺)
延吉:孤“城”自赏(金仁顺)
辽宁篇
鞍山:峻岭下的钢都(鲍尔吉•原野)
沈阳,纯阳之地(鲍尔吉•原野)
你到没到过大连(素素)
山东篇
东部(烟台):美城之链(张炜)
济南:泉水与垂杨(张炜)
青岛,有历史?无历史?(尤凤伟)
曲阜:两千年前的火炬(李贯通)
河南篇
郑州的时间和爱情(张宇)
美味之城(乔叶)
洛阳花(乔叶)
洹水安阳名不虚(何向阳)
河北篇
天下最大的“庄”(关仁山)
秦皇岛,北方的海(关仁山)
唐山,我看见一只凤凰在起舞(关仁山)
天津篇
小富即安的倒插门女婿(王小柔)
骨子里的知足常乐(王小柔)
北京篇
北京,永恒之城(祝勇)
北京滋味(陈建功)
一棵老柳树的追寻(张北海)
后记:一次兴味盎然的“读城”之旅
节选
《读城》是《北京晚报》精心策划、当代知名作家群体首度合作的一次“读城”之旅,也是一次长达3个月的写作接力赛。从海南的三亚开始,一路不断体味和发现,从“梦幻的香格里拉”、“拉萨,曾经的历史人事”、“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一直写到“永恒之城”北京,共计一百多个城市。所写之处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所到之城。城市是一本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厚重的册页。城市也是一个鲜活的不断变化更新的生命体,当代作家更是城市生活的鉴赏家,从他们独特的视角来捕捉和诠释城市,让我们既能够从中发现城市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会感受到城市当下的脉动。那些值得追忆的人与事,还有那些迷人的城市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