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生珍等著 著
页数:23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27410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汉学家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了对中国友好的非华裔汉学家进行介绍, 其来源国尽可能覆盖各大洲的国家; 重点介绍文史哲领域的汉学家, 兼顾其他领域。拟选取12位世界著名汉学家进行介绍, 共12章, 每章内容包括汉学家生平简介、汉学家的汉学之路、汉学家主要成就、相关中国文化旨要以及汉学家经典书目推荐。
作者简介
张生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教以来,为本科生开设精读、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和论文写作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美国文学、文学理论、美国戏剧、美国女性小说等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被多次引用,主要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AHCI)、《外国文学》(CSSCI)等杂志。参与高等学校通用文学教材编写两部。另有译著两部。
目录
第一章 文心妙笔:翟理斯的中国文学研究
节 从外交官到汉学家
第二节 翟理斯的《汉英词典》编纂
第三节 翟理斯的中国文学翻译
第四节 翟理斯与《中国文学史》
第五节 以文化传播为中心的研究综述与当代启示
第二章 以形写神。畅达神意:喜仁龙的中国艺术研究
节 喜仁龙的中国建筑研究
第二节 喜仁龙的中国绘画研究
第三节 喜仁龙的中国雕塑研究
第四节 外喜仁龙思想研究
第三章 葛兰言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节 葛兰言的汉学研究之路
第二节 多维度的文化史研究
第三节 葛兰言研究的论争与接受
第四章 交流·互鉴·共享: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研究
节 与中国文化结缘
第二节 旷世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之探讨与启发
第四节 李约瑟知识遗产的现代意义
第五章 竹内好与鲁迅研究
节 影响鲁迅思想形成的六要素
第二节 竹内好解读鲁迅的“文学无用”论
第三节 竹内好的鲁迅“回心”说
第四节 外研究现状
第六章 苏立文的中国艺术研究
节 从旁观者到亲历者:苏立文文化身份的形成
第二节 在文化之间:苏立文中国艺术研究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他山之石:学界对苏立文的研究成果述评
第四节 文化身份的交织:苏立文的中国艺术研究成就概述
第七章 孔飞力:以中国为中心的社会史观和汉学研究
节 书香门第生飞力
第二节 “十年磨一剑”的汉学家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孔飞力的研究综述
第八章 伊维德与俗文学
节 课堂中为吾“德”馨
第二节 莱顿大学与通俗文学
第三节 中西方比较视域中的通俗文学
第四节 元杂剧
第五节 书写女性和女性书写
第九章 顾彬的中国文学研究
节 从德国到中国:“朝向往的方向去”
第二节 从初露锋芒到集大成:顾彬的中国文学研究
第三节 从古典到现代:海内外学界对顾彬汉学研究的梳理
第十章 宇文所安与中国文学史
节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
第二节 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史研究
第三节 宇文所安的跨文化翻译研究
第四节 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研究体系建构
第五节 宇文所安学术成果研究综述
第十一章 卜正民—— 史框架中的中国研究
节 卜正民与中国结缘
第二节 卜正民的明代商业文化研究
第三节 卜正民的明代文化史研究
第四节 卜正民的中国接受
第十二章 柯雷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节 中荷诗歌的沟通之桥
第二节 当代诗歌现场的观照
第三节 柯雷与莱顿大学的汉学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从外交官到汉学家
第二节 翟理斯的《汉英词典》编纂
第三节 翟理斯的中国文学翻译
第四节 翟理斯与《中国文学史》
第五节 以文化传播为中心的研究综述与当代启示
第二章 以形写神。畅达神意:喜仁龙的中国艺术研究
节 喜仁龙的中国建筑研究
第二节 喜仁龙的中国绘画研究
第三节 喜仁龙的中国雕塑研究
第四节 外喜仁龙思想研究
第三章 葛兰言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节 葛兰言的汉学研究之路
第二节 多维度的文化史研究
第三节 葛兰言研究的论争与接受
第四章 交流·互鉴·共享: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研究
节 与中国文化结缘
第二节 旷世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之探讨与启发
第四节 李约瑟知识遗产的现代意义
第五章 竹内好与鲁迅研究
节 影响鲁迅思想形成的六要素
第二节 竹内好解读鲁迅的“文学无用”论
第三节 竹内好的鲁迅“回心”说
第四节 外研究现状
第六章 苏立文的中国艺术研究
节 从旁观者到亲历者:苏立文文化身份的形成
第二节 在文化之间:苏立文中国艺术研究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他山之石:学界对苏立文的研究成果述评
第四节 文化身份的交织:苏立文的中国艺术研究成就概述
第七章 孔飞力:以中国为中心的社会史观和汉学研究
节 书香门第生飞力
第二节 “十年磨一剑”的汉学家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孔飞力的研究综述
第八章 伊维德与俗文学
节 课堂中为吾“德”馨
第二节 莱顿大学与通俗文学
第三节 中西方比较视域中的通俗文学
第四节 元杂剧
第五节 书写女性和女性书写
第九章 顾彬的中国文学研究
节 从德国到中国:“朝向往的方向去”
第二节 从初露锋芒到集大成:顾彬的中国文学研究
第三节 从古典到现代:海内外学界对顾彬汉学研究的梳理
第十章 宇文所安与中国文学史
节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
第二节 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史研究
第三节 宇文所安的跨文化翻译研究
第四节 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研究体系建构
第五节 宇文所安学术成果研究综述
第十一章 卜正民—— 史框架中的中国研究
节 卜正民与中国结缘
第二节 卜正民的明代商业文化研究
第三节 卜正民的明代文化史研究
第四节 卜正民的中国接受
第十二章 柯雷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节 中荷诗歌的沟通之桥
第二节 当代诗歌现场的观照
第三节 柯雷与莱顿大学的汉学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