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研究

封面

作者:洪正

页数:293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49523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研究》在一般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上,从行业特性的角度对银行公司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统一分析框架,分析了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一般机制和具体机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特殊性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作者简介

洪正,男,1971年生人,安徽省无为县人,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讲师,1991-2001年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巢湖市中心支行,2001-2007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银行理论与公司金融。近年来在《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改革》等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1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及多项横向课题,参与编写2本学术专著。获得多项学术成果奖。

相关资料

插图:有激励从负债率高的行业向负债率低的行业进行资产转移。银行作为货币经营业,是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金融中介,资产转移更方便和巨大。信息不对称更严重使得利益侵占更隐蔽。作为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相分离的股权模式,银行业的家族控股或金字塔式控制权结构更是加剧了这种侵占的严重性,在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理和控制性股东掠夺银行已成为常见的现象。此外,在存款保险等金融安全网存在的情况下,股东会与内部经营者会形成共谋,将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通过超额分配、关联交易、自我交易等手段将银行的资金或利润转移出去,将银行经营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转嫁给存款人。二是鉴于在储蓄动员和资本分配上的重要性,银行的国有股股权比例较高(国家控股),除英美以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外,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存在着广泛的政府所有权。尽管政府可能同时发挥帮助之手和掠夺之手的作用,但更经常的是政府的掠夺之手起着主导作用,政府股东的代表往往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会滥用银行的信贷资源去支持政治上有益但经济上无效的项目,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的现象则表现为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结果往往会形成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亏损严重,而银行的不良资产高企,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侵占。国家控股还会限制其他股东发挥治理作用,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

本书特色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研究》:金融博士论丛.第13辑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的视角、方法与范围
三、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五、论文的创新、局限
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一章 公司治理理论的代理分析框架
第一节 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一般分析框架: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概述
第一节 银行业的特殊性
第二节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简要文献回顾
第三节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利益冲突转变及其治理机制
第四节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总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一般模型
一、引言
二、基本模型: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三、模型扩展:银行外部治理机制
四、结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股权结构与银行公司治理
第一节 银行股权结构及其面临的治理问题
第二节 大股东侵占与关联贷款
第三节 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的影响——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部监督、董事会特征与银行监管
第一节 银行董事会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第二节 监管对内部监督机制的影响
第三节 内部治理机制、监管与银行价值关系的实证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行经理的报酬结构
第一节 银行经理报酬结构特征
第二节 银行经理报酬特征的初步解释
第三节 监管约束下的最优经理报酬模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银行债权人治理、监管与市场约束
第一节 债权人直接治理机制与监管替代
第二节 债权人间接治理机制与市场约束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节选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研究》在一般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上,从行业特性的角度对银行公司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统一分析框架,分析了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一般机制和具体机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特殊性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7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