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月球的故事》编写组
页数:199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100119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揭开未解之谜的神秘面纱,探索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让你身临其境,保受益无穷。书中还有不少观察和实践的设计,青少年读者们可以亲自动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广大青少年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相关资料
插图:在对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周围的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月球几乎不存在磁场。但是,研究表明,月球曾经有过磁场,后来消失了。月球磁场从其诞生之后的5亿~10亿年开始,直至36亿~39亿年期间,是有磁场的。但是,当它出现了6亿~9亿年之后,磁场却突然消失了。地球的磁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地核。科学家认为,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它的粘滞系数很小,能够迅速流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磁场。也就是说,所有的行星其磁场都是通过感应电流作用才产生的。对月球表面岩石的分析结果显示,月球不存在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作用的内核。相反,所有的证据表明,月球的表面是一个已经溶解的外壳,是由流动的熔岩流体形成的“海”,后来因冷却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最初,几乎所有的天文学者都以为人类在月球上找到了海,其实月球上发暗的部分,正是熔岩流体冷却形成的。那么,磁场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行星系的思德克曼教授率领的物理学专家组针对这一专题进行了三维模拟试验。经试验,他们终于得出了结论。据该小组介绍:体轻且流动的岩石,形成了熔岩的“海洋”,它们在从下面漂向月球表面的时候,在其表面之下残留了大量的类似钍和铀一样的重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崩溃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就像电热毯一样,加热了月球的内核。被加热的物质与月球的表面形成对流,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作用。此时,也就产生了月球磁场。但是,当放射性元素崩溃超越一定时点时,对流现象中止,于是感应电流作用也随之消失。正是由于这样的变化,才最终导致月球磁场的消失。
目录
月球是什么
月球多少岁了,它是怎样的结构
月球是什么颜色,自己会发光吗
月球上也有白天和黑夜吗
为什么月球总是一面朝着地球
月球上有空气和水吗
月球上存在生命吗
月球有磁场吗
月面风光是怎么样的
站在月球上会看到什么呢
月球的成分及资源
月球的起源
同源说
分裂说
俘获说
大碰撞假说
月球行星论
月球的运动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的自转
月球的天秤动
地球与月球间的相互作用
月球为什么能留在轨道上
月球的地貌特征
地貌简述
环形山
月海
月陆和山脉
月面辐射纹
月谷(月溪)
月球火山的分布
月球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月球的地形分布
东部的山和“海”
中部的“特区”
北部的沉静之地
南部的高原和山区
月球上的风暴洋
月球上的雨海
诱人的月背
月相、月食和日食
什么叫月相
月相的更替
月相种类
月相识别
月到中秋
什么是月食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月食的分类
什么是日食
倍里珠
日食的形成及分类
日全食
人类对日食的观测
日食和月食的规律与周期
月震
什么叫月震
月震的特点
月震发生的原因
月震的秘密
月震研究价值
月球的奇异现象
月球的奇辉
红色斑点
红色发光现象
亮点
短暂现象
月球质量瘤
月球奇怪的密度
月球像一个中空球体一样鸣响不己
月球就像一个巨大的铜鼓
月球资源的价值及未来开发的构想
丰寓的矿产资源
未来的能源基地
月球资源的利州
月球采矿可行吗
月球水冰将使人类梦想成真
在月球上建太阳能发电厂
月球未来的五大构想
人类探月历程
为什么要探测月球
前苏联的探月工作
美国的探月工作
欧洲“smart一1”号月球探测器
日本“月亮女神”号探测器
印度“月船”1号月球探测器
中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阿波罗”登月计划飞向月球
登月前的准备
“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
“阿波罗”12号的任务
“阿波罗”13号如何死里逃生
“阿波罗”14号的工作
“阿波罗”15号和首辆月球车
“阿波罗”16号
最后一艘“阿波罗号”飞船
“阿波罗”登月的一些内幕
“阴谋论”的质疑
月球上的神秘建筑与ufo
月球上的“桥”
前苏联发现了月面上的“纪念碑”
美国发现了“月面金字塔”
美国航空航天局掩盖了“月球
轨道环行器”2号的发现
“阿波罗”8号发现月面巨大物体
接近“阿波罗”10号的神飞船
“阿波罗”11号乘员也曾目击uf0
其他宇航员的目击记录
美国航空航天局非正式地承认uf0
有关月亮的传说
嫦娥奔月
吴刚折桂传说
布农族的月亮神话
古希腊神话传说——月亮女神阿蒂米斯
附录1:月亮的各种雅号
附录2:有关月亮的诗词歌赋
附录3:有关月球的基本数据
节选
《月球的故事》内容简介:揭开未解之谜的神秘面纱,探索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让你身临其境,保受益无穷。书中还有不少观察和实践的设计,青少年读者们可以亲自动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广大青少年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