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崔唯
页数:103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64630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插图:(2)邻近色色调构成:也称“类似色色调构成”,指对在色相环上60度之内的颜色进行的组合。由于这种对比的色彩在色相环上常处于邻近的状态,因此在整体上容易形成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色彩并置意境。实际构成时,设计者可以在色环上选择相隔两个或三个色相组合画面。例如,黄与绿或黄与绿、橙的组合。相同的是双方或三方都含有共通的黄色成分,而相异的是绿中带蓝色成分,橙色带红色成分。另外,红与紫的组合,蓝与绿的组合,都是典型的邻近色对的配置关系。这种构成基调因为刺激适中、视感明晰、色调和谐、美感突出,因此颇富柔和、雅致、含蓄、耐看的色彩感受,是一种既便于掌握又易出效果的配色方法(图4-8)。(3)对比色色调构成:指对在色相环上距离为130度左右的颜色进行的组合。其特点是要比邻近色色调构成的色彩应用与选择范围更加宽泛,如包括两个原色的组合、两个间色的组合或者是两个原色与一个间色、一个原色与两个问色的组合等多种形式。例如,图4-9中红色与橙色、绿色的组合,显然属于一个原色与两个间色的组合方式。通常这类构成显得对比强烈,并且具有一种明朗、跳跃的色彩构成趣味。(4)补色色调构成:指对色环上距离为180。的颜色进行的组合。这类色调是全部色相构成色调中最强烈、最饱满、最充实的一种。它让色相对比达到了最大的鲜明程度,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色彩的相互作用。如中世纪欧洲的镶嵌工艺创造的动人色彩,时至今日还令人称绝。再如民间流传的鲜红翠绿、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都为补色构成的学习范例。通常由补色为主旋律整合的画面,如构成恰当能够展示出一种既活泼又安定和谐的色彩效果。确定一对颜色是否互补,可以通过中和两色,看其能否显现出中性灰黑色为标志。如果不能达到这种色彩,可以采取微调色相成分的方法,寻找到准确的补色色对。在色相环中,每一个原色都与相对的间色构成了补色对比关系,但是这一间色必须包含着另外两个原色成分,如红与绿(黄+蓝)。这就意味着一对补色容纳了三原色或者所有色相。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其结果都应表露出中性灰黑色。美国著名色彩学家菲尔特曾指出:“成功的补色配色效果远看时应呈示出灰调感觉。”此话的含义无非是指即使互补色对不做相互色料混合,两者也可因在视觉生理机制的协调下,产生平衡视觉的灰色。互补色由于具有互相满足的生理特征,所以如若搭配合理,也是最调和的色彩结构之一。
目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学习方法
一、理论方面
二、实践方面
第三节 色彩在艺术设计巾的作用
一、强化视觉美感
二、表达应用功能
三、创造经济效益
四、展现艺术个性
第二章 色彩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原理
一、光
二、物体
三、眼睛
第二节 色彩的类别
第三节 色彩的三属性
一、明度
二、色相
三、纯度
第四节 色立体
一、基本概念
二、结构特征
三、表现形式
第五节 色彩混合
一、加色混合
二、减色混合
三、中性混合
第三章 色彩的性格
第一节 有彩色系色彩的性格
一、红色的性格
二、橙色的性格
三、黄色的性格
四、绿色的性格
五、蓝色的性格
六、紫色的性格
第二节 无彩色系色彩的性格
一、白色的性格
二、黑色的性格
三、灰色的性格
第四章 色彩构成的类别
第一节 色调构成
一、属性色调构成
……
节选
《色彩构成》内容简介:“色彩构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色彩设计初学者科学而系统地认识色彩与应用色彩。为此,“色彩构成”课程不仅包括色彩的美学创作原理,而且还包括对色彩的科学认知内容,如色彩的成因以及色彩对人的情感作用和心理反应等。“色彩构成”在我国设计教育领域设立二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色彩视野,启发学习者的色彩创造力,丰富学习者的色彩视觉经验,特别是使设计者将色彩因素灵活、巧妙地应用到专业设计方面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