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图书文化简史

封面

作者:徐雁

页数:13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010705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图书文化简史》一书为“文史中国”丛书之一种,是专为青少年读者精心编写的通俗文化读物。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图书以及图书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相关资料

插图:这部儒家经典,而不从祖师爷孔夫子的思想学说那里去求取精义,那就不是求学问,而是在开书铺子,这样的人往往学问丛杂而不专精。这就披露了汉代学者有关书贾的一种观念,即卖书人是一个可以不通晓书本内容的职业人群。西汉末年,长安太学附近的槐林中存在着一个包括买卖教学用书在内的贸易集市,每逢初一、十五,太学的生员便走出学府,到此与书贾交易图书杂货,其盛如市集,故称“槐市”。当然,槐市上出售的书籍主要是简书,也可能有少量价格昂贵的帛书。从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向民间购求书籍开始,到汉平帝元始年间长安太学旁形成槐市,其间大约有一百四五十年时间。到东汉,已经有人在都城洛阳开书铺卖书了。王充(约2797)年轻时求学于京师洛阳,因为家贫没钱买书,就常游观于洛阳市肆,翻阅铺里所卖的书,他勤于记诵复习,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为他后来撰写《论衡》等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和学识。在写本书时代,书籍的传播、销售完全靠人工抄写复制。那时,社会上出现一批专门代人抄书的人。历史上把他们的抄书活动称为“佣书”。佣书人早在汉代就有了,但人数不多。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整理国家藏书,将上万卷简帛书籍,命人逐一抄写,那些抄书的人就是佣书人。东汉时出使西域的班超就当过佣书人。东汉明帝曾到东观视察,看到正在那里编史的班固,问他弟弟班超在做什么事,班固回答:“为官府抄书,拿到工钱来赡养母亲。”当然,汉时佣书人抄的还是简书。东汉班超抄写书籍是官府出资雇佣的,到了三国以后,雇人抄书则不再限于政府,而扩大到有钱的人家了,如三国的阚泽好学,但因为家里贫穷,便常为人抄书。

本书特色

《中国图书文化简史》: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漫长的写本书时期
 中国图书的始祖:简犊
 帛书
 史官掌书与“数典忘祖”
 “韦编三绝”与“学富五车”
 从“焚书坑儒”到“献书之路”
 蔡伦革新的造纸术及其世界性传播
 纸写本书的时代
 从“卷轴装”列“经折装”、“旋风装”
 “槐市”和佣书
 敦煌窟藏写本书影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第二章 雕版印书业的发达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最初的印本书
 泥活字、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存世最早的彩色套印本
 从“涂版”到“恒版”到“拱花”
 传世的明万历刊《水浒传》
 “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系统
 册叶制度的形成
 古书的形式
 占书版别
 “百宋”与“千元”
 宋版书的“金贵”
 天一阁与“乾隆七阁”的故事
第三章 现代科技时代的图书出版
 雕版与铅,丰排版、石印技术的并行时期
 铅字印刷的技术程序
 新式出版印刷机构的建立
 “洋装书”的舶来
 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和现代图书馆事业
 凸版和凹版印刷
 现代图书出版业
 电脑和平版印刷
 进入数字化图书印制时代
 深入阅读
后记

节选

《中国图书文化简史》主要内容简介:2005年,中宣部策划组织的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出版工程——“民族精神史诗”全面展开。《长城丛书》之“文史知识”部分,又被吸纳为这项重大文化工程之一,并以《文史中国》为名,正式启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图书文化简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7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