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诗言志辨-老清华讲义

封面

作者:朱自清

页数:14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438623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诗言志辩》是对“诗言志”这一概念流变的梳理,作者运用史的方法细致严谨地展现了”诗言志”内涵和外延的变迁,将“诗言志”细分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四个部分;11篇诗学论文则从诸多方面对理论进行了有益补充。全书行文平稳妥帖,不矜才使气,无惊世奇谈,但每每从小处见大气象,从波澜不惊中得到精凿不移的真知创见。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作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并参加了新潮社、文学研究会。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中《背景》、《荷塘月色》都是脍灸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一生著述颇丰,现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相关资料

这种赋诗的情形关系很大。献诗的诗都有定指,全篇意义明白。赋诗却往往断章取义,随心所欲,即景生情,没有定准。譬如《野有蔓草》,原是男女私情之作,子太叔却堂皇地赋了出来;他只取其中“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两句,表示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野有蔓草,零露湾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以及下章,恐怕都是不相干的。①断章取义只是借用诗句作自己的话。所取的只是句子的文义,就是字面的意思;而不管全诗用意,就是上下文的意思。——有时却也取喻义,如《左传》昭公元年,郑伯享赵孟,鲁穆叔赋《鹊巢》,便是以“鹊巢鸠居”“喻晋君有国,赵孟治之”(杜预注)。但所取喻义以易晓为主;偶然深曲些,便须由赋诗人加以说明。②那时代只要诗熟,听人家赋,总知道所要言的志;若取喻义,就不能如此共晓了。听了赋诗而不知赋诗人的志的,大概是诗不熟,唱着听不清楚。所以卫献公教师曹歌《巧言》篇的末章给孙蒯听,讽刺孙文子“无拳无勇,职为乱阶”。师曹存心捣乱,还怕唱着孙蒯不懂,便朗诵了一回——“以声节之曰‘诵”’,“诵”是有节奏的③——。孙蒯告诉孙文子,果然出了乱子。④还有,不明了事势也不能知道赋诗人的志。齐庆封聘鲁,与叔孙穆子吃饭,不敬。叔孙赋《相鼠》,讽刺他“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他竟不知道。

本书特色

《诗言志辩:老清华讲义》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诗言志
一 献诗陈志
二 赋诗言志
三 教诗明志
四 作诗言志
比兴
一 毛诗郑笺释兴
二 兴义溯源
三 赋比兴通释
四 比兴论诗
诗教
一 六艺之教
二 著述引诗
三 温柔敦厚
正变
一 风雅正变
二 诗体正变

节选

《诗言志辩:老清华讲义》内容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其后任教于中学。1925年,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教书。1931年在伦敦修读英国文学和语言学,次年回国,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中国文学批评等课程。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平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诗言志辨-老清华讲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7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