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祥森著
页数:389页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109199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既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梳理,又侧重于对以往学术状况的现代评论、旨在揭示学术论争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内在逻辑,着眼于学术的未来发展。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为其中之一的《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历史认识客体与“历史事实”的多重性、历史认识的本质属性等内容。
目录
总序
导言
章 历史认识运动的个体-社会机制
一、历史认识主体问题之“发现”
二、历史认识主体范畴研究之“缘起”
三、历史认识主体概念内涵之界定
四、历史认识主体形式之划分
五、历史认识个体主体意识之结构
六、历史认识群体主体意识之“审查”
七、历史认识主体意识渗透之不可避免性
八、历史认识主体之属性
九、余论
导言
章 历史认识运动的个体-社会机制
一、历史认识主体问题之“发现”
二、历史认识主体范畴研究之“缘起”
三、历史认识主体概念内涵之界定
四、历史认识主体形式之划分
五、历史认识个体主体意识之结构
六、历史认识群体主体意识之“审查”
七、历史认识主体意识渗透之不可避免性
八、历史认识主体之属性
九、余论
第二章 历史认识客体与“历史事实”的多重性
一、历史认识客体有几重
二、历史认识客体属性及其影响
三、“历史事实”概念研究
四、余论
第三章 历史认识运动形式的复杂性
一、历史认识基本形式
二、历史认识层次
三、历史思维及其形式
四、余论
第四章 历史认识的本质属性
一、历史认识本质的相对性
二、历史认识性质的客观性
三、余论
第五章 历史最标准三家十二说
一、历史认识的“可检验性”及其特点
二、历史最标准与“检验”形式
三、余论
我与我的客体(代后记)
节选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是一套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案丛书。传统学案体史书在于研究不同学派的学术源流、内容及其对之进行学术评断;本丛书则既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梳理,又侧重于对以往学术状况的现代评论、旨在揭示学术论争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内在逻辑,着眼于学术的未来发展。 犬问题,大手笔,大思路。揭示既往学术之理路,展现未来学术之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