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突破重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封面

作者:郭世佑

页数:279页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109199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突破重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本书包括:导论,范式之争,基石:洋务运动研究,现代化视野下的改革与革命,经济史研究的全面推进共五章内容。

目录

总序

章 导论

一、革命史观面面观

二、聚讼纷争为哪般

三、现代化理论的引入

(一)背景

(二)“资本主义化”的命题

(三)他山之石

(四)现代化理论之讨论

四、早期现代化研究概述

(一)现代化概念的广泛应用

(二)现代化专题史和通史的大量出现

(三)传统研究领域的重大转变

(四)众多新领域的开拓

二章 范式之争

一、基本线索

(一)过程与观点

(二)分析与评判

二、革命史观与现代化的范式之争

(一)驳难

(二)小结

三、改革与革命之争

(一)从“救亡压倒启蒙”到“告别革命

(二)历史的辩证与学理的整合

三章 基石:洋务运动研究

一、两个时段的争论

(一)1960年代

(二)1980年代

二、格局与走向

(一)1980年代

(二)1990年代以降

三、方向与个案

(一)洋务思想与洋务思潮

(二)洋务企业

(三)洋务人物

四章 现代化视野下的改革与革命

一、戊戌变法研究

(一)定性

(二)考辨

(三)戊戌变法与现代化

二、清末新政研究

(一)从“局”到改革的定位

(二)现代化视野中的坐标认定

(三)专题研究与问题研究

三、辛亥革命研究

(一)革命史与事件史的路径之一

(二)革命史和事件史的路径之二

(三)现代化路径

五章 经济史研究的全面推进

一、概述

(一)1950-1960年代

(二)1980年代

(三)1990年代至今

二、城市史研究

(一)研究主线

(二)城市近代化

(三)近代城市化

三、商会史研究

(一)概况

(二)现代化范式

(三)特点与局限

四、区域史研究

(一)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

(二)经济生活与市场发展

(三)商人、钱会与区域经济变迁

(四)农业、手工业与近代乡村经济发展

(五)城乡经济关系

六章 结语

节选

综上所述,从1980年始至今,“现代化”理论与政治史模式、市民社会等理论共同运用于中国商会史研究,成绩斐然。这里重点评介了现代化视角下的商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呈现的特点。首先,中国学者初较为关注商会是如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如商会内部的人员构成、组织结构功能等。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察视角也不断地拓展。众所周知,商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鉴于此,学者们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制等层面,积极地探讨商会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后,商会与、行会、会馆公所、同业公会等的互动关系成为史学界的焦点话题,许多学者对之作出各自的解读,这对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商会具有的积极意义。当然,有关商会史的研究内容还有很多,以上仅是择其要者而论之。

走过20余年的时间,中国商会史研究在借助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确实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界对商会史资料的挖掘、整理的热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最佳作问世。譬如,苏州、天津、上海等地商会档案已整理出版,大连、沈阳等地也在开展,却始终未见成效,其他各地更是处于停滞状态,因此要积极呼吁有关部门付诸行动。其次,虽然商会史考察的时空范畴已经有所拓展,但是对除了上海、苏州、天津三地之外的商会投入精力比较有限,探讨1927年以后商会史的研究成果不多。所以,学界同仁们要重点主攻商会史研究的薄弱之处。再次,运用比较史学分析中国商会史的高质量论著,尚未见及,亟须改善。若对全国各地商会进行分类比较,不仅可以了解地方商会的特点,而且从总体上对中国商会史会有着更准确的把握。后,运用现代化理论阐释商会史的过程中也存在生搬硬套的弊端,这不利于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因此,现代化理论要结合中国本土情景,才能揭示出中国商会史的真实面相。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突破重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7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