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烨
页数:54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200790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09年的中国文坛,经过2008年的大悲大喜之后,一切都格外的平顺,前行的姿态是平稳的,获取的成果是平实的。但细究起来,看似平凡之中又隐含了某些不凡。这一年,当代文学进入到第六十个年头,有关当代文学六十年的话题,自然成为了一个较大的焦点。“评说六十年”与“回望六十年”两个栏目,便以点带面地反映了这一方面的情形。还有一个虽不彰显却殷实可感的动向,那就是在传统文学之外,市场化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的长足崛起与持续演进,已在许多方面影响了当下文坛的格局与当代文学的发展。本书有关栏目里的一些文章,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或论及这样一些现象与现状,而把这些资讯累加起来再看,这种新的文学版块的生成与形成,委实已成为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录
要闻聚焦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四次全委会在京举行
四川文学界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盛世中国诗意长安——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西安
盛大开幕
用诗歌沟通人类精神世界——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西宁开幕
纪念中国文联成立六十周年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作协第七届主席团第八次会议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
《歌唱祖国——新中国六十年文学成就展》在京展出
“中国文学之夜”活动在法兰克福文学馆举行
刘云山出席文学创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文情传真
作协降低门槛仍难吸引网络写手
质疑漩涡中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
和平年代,军旅文学如何打造经典
工业题材写作陷入瓶颈
警惕儿童文学出版的“大跃进”
作家,如何与城市相遇?
青春小说何必如此残酷?
评说六十年
以文学的名义向祖国致敬——写在中国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
文学在祖国怀抱里成长
小说六十年:和时代一起走过
人与土地的缱绻——新中国历史的一个文学侧面
诗性·智性·乡土——中国当代散文回望
报告文学六十年:记录共和国足迹
当代诗歌:神话·预言·道路
满目青翠 遍野芳菲——军旅文学六十年回顾
回望六十年
追忆全国文代会和中国文联的一些情况
东总布胡同之忆
中国作协引导我走上文学之路
《文艺报》与新中国文学六十年
毛主席批评《文艺报》“文也不足”
从读者到编者
那幢简易小楼
现状考察
积极推进文艺评论的创新
彰显文学批评的现实力量
“三分天下”:当代文坛的结构性变化
20世纪新文化传统的两次变异
网络时代对文学挑战的断想
信息时代与文学合法性的危机
传统作家体制的危机和新体制的兴起
当代文学的若干问号
研讨举要
全军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创作笔会研讨发言摘要
“文学的当代性”研讨辑要
专家共议:网络文学势必重组当代文学新格局
应建立和完善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全国学术
研讨会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者呼吁重新评价新中国六十年文学
百家论坛
百卷沧桑 百卷风流——《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序言
对现实主义生命力的几点思索
文学的速度与批评的速度
批评的倦怠与知识的困局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从李辉质疑文怀沙说起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
网络与文学的去精英化
“博客”世界的话语施暴及其后果
散文:在自由的背后
不该出现的写作混淆现象——对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的辨析
文学作品要塑造真正的英雄人物
我们与“80后”作家的距离
文人互看
速写二十八位文学家
教我学游泳的章仲锷
我心目中的林斤澜
刘震云:没别的,就是一随和
小说家林那北
印马原象
灵醒娃丁天
如此裘山山
一个人的声音
话说众声嘈杂中的李敬泽
作家访谈
张承志:中国仍是散文的国度
阿来:重述《格萨尔王》
王树增:书写那些战争就是书写民族的心灵史
周大新:“似曾相识”是创作大忌
胡殷红与刘醒龙关于《天行者》的问答
人生若只如初见——记“80后”作家安意如
评奖与评选
2009年评奖与评选
史料与忆往
编者的文心和史识——关于《人民文学》六十年文脉的一种阐释
主旨、主将与主脉——从一组历史档案看中国文联成立
逝世文学家
2009年逝世文学家
中国文坛大事记
2009年中国文坛大事记
编后记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四次全委会在京举行
四川文学界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盛世中国诗意长安——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西安
盛大开幕
用诗歌沟通人类精神世界——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西宁开幕
纪念中国文联成立六十周年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作协第七届主席团第八次会议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
《歌唱祖国——新中国六十年文学成就展》在京展出
“中国文学之夜”活动在法兰克福文学馆举行
刘云山出席文学创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文情传真
作协降低门槛仍难吸引网络写手
质疑漩涡中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
和平年代,军旅文学如何打造经典
工业题材写作陷入瓶颈
警惕儿童文学出版的“大跃进”
作家,如何与城市相遇?
青春小说何必如此残酷?
评说六十年
以文学的名义向祖国致敬——写在中国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
文学在祖国怀抱里成长
小说六十年:和时代一起走过
人与土地的缱绻——新中国历史的一个文学侧面
诗性·智性·乡土——中国当代散文回望
报告文学六十年:记录共和国足迹
当代诗歌:神话·预言·道路
满目青翠 遍野芳菲——军旅文学六十年回顾
回望六十年
追忆全国文代会和中国文联的一些情况
东总布胡同之忆
中国作协引导我走上文学之路
《文艺报》与新中国文学六十年
毛主席批评《文艺报》“文也不足”
从读者到编者
那幢简易小楼
现状考察
积极推进文艺评论的创新
彰显文学批评的现实力量
“三分天下”:当代文坛的结构性变化
20世纪新文化传统的两次变异
网络时代对文学挑战的断想
信息时代与文学合法性的危机
传统作家体制的危机和新体制的兴起
当代文学的若干问号
研讨举要
全军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创作笔会研讨发言摘要
“文学的当代性”研讨辑要
专家共议:网络文学势必重组当代文学新格局
应建立和完善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全国学术
研讨会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者呼吁重新评价新中国六十年文学
百家论坛
百卷沧桑 百卷风流——《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序言
对现实主义生命力的几点思索
文学的速度与批评的速度
批评的倦怠与知识的困局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从李辉质疑文怀沙说起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
网络与文学的去精英化
“博客”世界的话语施暴及其后果
散文:在自由的背后
不该出现的写作混淆现象——对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的辨析
文学作品要塑造真正的英雄人物
我们与“80后”作家的距离
文人互看
速写二十八位文学家
教我学游泳的章仲锷
我心目中的林斤澜
刘震云:没别的,就是一随和
小说家林那北
印马原象
灵醒娃丁天
如此裘山山
一个人的声音
话说众声嘈杂中的李敬泽
作家访谈
张承志:中国仍是散文的国度
阿来:重述《格萨尔王》
王树增:书写那些战争就是书写民族的心灵史
周大新:“似曾相识”是创作大忌
胡殷红与刘醒龙关于《天行者》的问答
人生若只如初见——记“80后”作家安意如
评奖与评选
2009年评奖与评选
史料与忆往
编者的文心和史识——关于《人民文学》六十年文脉的一种阐释
主旨、主将与主脉——从一组历史档案看中国文联成立
逝世文学家
2009年逝世文学家
中国文坛大事记
2009年中国文坛大事记
编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