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元华,陈志强主编
页数:950 页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113625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曹元华,1951年生,江苏邳州人,中共党员,汉族。1969年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医院)医务处处长、副所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教授、主任医师,《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常务编委,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银屑病研究基金会常委,日本厚生省国立多摩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1978年以来,长期从事皮肤病学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血清中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的系列研究,并首次发现麻风家庭内接触者血清中存在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在国内首次报告三色白癜风、色素性玫瑰疹、厚皮性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炎、歌舞伎化妆综合征,并报告过一些少见皮肤病种及综合征。
1989年以来作为日中医学协会的研修生、特别研究员及应日本科学技术厅和日本新技术事业团邀请,曾3次赴日本协作研究和访问讲学2年3个月。在日本期间与和泉真藏博士共同建立了“免疫斑点试验改良法”和“脱脂麻风整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新方法,日本《朝日新闻》曾于1994.年8月23日进行过报道。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13次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并8次在会议上交流论文。个人业绩先后被录入《中国当代学者大词典》、《现代名医大典》、《中国医学专家》和《中国当代医药届名人录》。
曾获198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SASAKAwA医学奖学金优秀论文三等奖、1995年全国第七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6年度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南京电视台“健康热线”优秀电视节目三等奖、1998年全国医药界精英奖、2004年度南京市科协第十一届优秀学术论文奖。
出版有个人译著《临床判断学》,主编《银屑病194问》,副主编《中国少见皮肤病彩色图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讲给银屑病患者的故事》。参编皮肤病专著5部。
陈志强,男,1956年出生,浙江宁波籍,汉族。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先后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做3年内科医生,后转至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从事皮肤科专业至今。曾于1990-1991年在日本和泰国主办的“DiplomaCourseinDermatology”学习近一年,获得diploma与certifieate。
主要研究领域为皮肤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与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课题曾获得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135医学重点人才项目、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先后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各自成为其单位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作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另发表综述10余篇。论文曾在国际皮肤科大会、欧洲皮肤科年会、亚太区域性皮肤科会议、中日双边皮肤科会议、中韩双边皮肤科会议等学术会议上交流。2007-2008年,在SCI收录的国外杂志发表论文5篇。
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ChineseMedicineJoinaaal》、《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国卫生人才》、《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等杂志的编委。亦曾任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以及若干专业学会或地方专业学会的学术兼职。
出版物有参与主编《皮肤病药物治疗新进展》、《性病临床手册》、《性病治疗与家庭护理手册》,参与编写《皮肤病药物治疗学》、《临床皮肤病学》、《英汉皮肤性病学词典》、《英汉真菌学词典》、《现代皮肤性病学进展》、《皮肤科主治医师600问》、《荨麻疹的治疗》等著作。
目录
第一篇 女性皮肤病学基础第一章 皮肤的构造及性别特点第二章 皮肤的功能第三章 皮肤的类型第四章 女性各年龄段的皮肤问题第一节 新生儿及婴儿期第二节 女童及青春期第三节 20岁年龄段第四节 30岁年龄段第五节 40岁和50岁年龄段第五章 女性皮肤的衰老过程第六章 各年龄段的妇科检查第一节 新生儿的妇科检查第二节 儿童的妇科检查第三节 青春期外生殖器的检查第四节 成年妇女的妇科检查第七章 皮肤病的发病原因第八章 皮肤损害的基本表现第九章 常用的皮肤试验第十章 皮肤病理的取材第十一章 女性皮肤病的护理第一节 皮肤科护士的素质要求第二节 女性皮肤的护理特点第三节 心理护理第四节 健康教育第五节 饮食护理第六节 皮肤科病房的设置要求第七节 皮肤科常用换药方法第八节 皮肤病性病护理常规第九节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系统用药护理第十节 部分皮肤病和性病护理妊娠期间性传播感染的处理第二篇 主要发生于女性的皮肤病第一章 外阴阴道皮肤疾病女阴瘙痒病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外阴湿疹乳房外Paget病外阴接触性皮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炎囊肿外阴丹毒外阴结核外阴阿米巴病外阴象皮肿外阴假性湿疣尿道肉阜外阴血管瘤外阴血管角化瘤外阴淋巴管瘤外阴大汗腺腺瘤Fox-FordYee病女阴汗管瘤淋巴瘤样丘疹病外阴假上皮瘤样增生外阴乳头状瘤外阴软纤维瘤外阴纤维瘤外阴疣状黄瘤外阴疣状癌外阴平滑肌瘤外阴白色病变女阴黑变病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原发性女阴萎缩老年性女阴萎缩女阴干枯症老年性阴道炎急性女阴溃疡慢性浆细胞女阴炎外阴痛与外阴痛综合征外阴阴道牙龈综合征Bchcet病细菌性阴道病女性儿童外阴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初发性生殖器疱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阴道毛滴虫病尖锐湿疣女性淋病非淋菌性宫颈炎女性梅毒与胎传梅毒女性艾滋病第二章 乳房皮肤病乳房湿疹乳头乳晕过度角化症乳头糜烂性腺瘤病乳房Pazct病多乳房或多乳头症乳腺癌乳腺癌皮肤转移乳房切除后综合征第三章 与月经相关的疾病月经疹更年期角皮症绝经后痛性肥胖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第四章 与妊娠相关的皮肤疾病第一节 受妊娠影响的非特异性皮肤改变和疾病第二节 妊娠的特异性皮肤改变或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妊娠疱疹疱疹样脓疱病妊娠多形疹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毛囊炎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妊娠线状IgM皮病妊娠股臀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系统性硬皮病与妊娠第五章 其他主要发生于女性的皮肤病颜面再发性皮炎口周皮炎色素性口周红斑淤滞性皮下硬化症头皮脓疱糜烂性皮病女性多毛症女性型脱发症状性黑棘皮病匍行性血管瘤圆柱瘤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妇女糖尿病性长须泛发性胃肠息肉垂体功能减退综合征缺铁性吞咽困难综合征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色素失禁症持久性色素失禁症和网状色素失禁症女性痛性挫伤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库欣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GrahamLittle综合征X-连锁显性的点状软骨发育不全CHILD综合征Morgagni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青年女性主动脉弓动脉炎综合征第三篇 好发于女性及性别差异不明显的皮肤病第一章 感染性皮肤病第一节 女性多发疾病扁平疣鲍温样丘疹病风疹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化脓性汗腺炎面部脓皮病婴儿坏疽性皮炎瘰疬性皮肤结核硬结性皮肤结核whitfield硬红斑第二节 性别差异不明显的疾病水痘带状疱疹手、足、口病传染性软疣猫抓病川崎病脓疱疮和新生儿脓疱疮疖与疖病丹毒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头癣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孢子丝菌病寻常狼疮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麻风第二章 物理性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 女性多发的疾病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冷球蛋白血症性股臀部血管炎冷凝集素综合征日晒伤光线性扁平苔藓多形曰光疹泥螺一日光性皮炎植物一日光性皮炎光线性痒疹日光性荨麻疹季节性接触性皮炎足跟淤斑足跟压力性疼痛性丘疹第二节 性别差异不明显的疾病外源性光感性皮炎种痘样水疱病光线性肉芽肿着色性干皮病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特应性皮炎第三章 结缔组织病第一节 女性多发的疾病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成人斯蒂尔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第二节 性别差异不明显的疾病红斑狼疮与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重叠综合征嗜酸性筋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第四章 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第一节 女性多发的疾病色素性痒疹结节性痒疹皮肤垢着病渗出性神经性皮炎灼痛皮痛拔毛癖人工性皮炎神经症性表皮剥脱寄生虫病妄想三叉神经营养性溃疡第二节 性别差异不明显的疾病神经性皮炎性病神经症疾病恐怖第五章 角化性皮肤病第一节 女性多发的疾病
节选
《中国女性皮肤病学》主要内容简介:中国人口有13亿多,其中约半数为女性,由于皮肤病的损害位于体表,极易影响外在美观、社会交往,乃至就业,从而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也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从事几乎所有行业的工作。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