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绵山
页数:47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019597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版图上富有代表性的区块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积淀十分厚重,影响非常深远。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记载于明清之际已在台湾建立佛寺。其实,以佛教在大陆的悠久历史和普及程度,早于彼时赴台的汉族移民中肯定不乏佛教信众,佛寺之建,只是反映了当时台湾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教传播态势已经达到了设立正式活动场所的条件。近代以来,台湾经历了极其剧烈的社会震荡,宗教领域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但是在外来宗教包括新兴宗教逐渐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同时,中国传统
信仰形态(包括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上的某些“新兴民间宗教”)的优势地位依然得以保持。
本书特色
《台湾佛教》:当代台湾佛教研究的第一本书收集200余箱资料记录30多本笔记录制80余盒录音带历经四年精心打造《世界宗教研究》《法音》等知名杂志摘录发表曾几何时,佛教被认为是独居的、经忏的、静态的、山林的、遁世的、唯僧的、老年的,谈起佛教,人们往往会产生深山老林、远离人间、晨钟暮鼓、黄纸青灯等联想。台湾解严以来,佛教界的有识之士将佛教变成佛法,变成听得进、信得过、用得上的道理,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运用于做人的准则,使佛法走向人间,走向民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把人做好,离成佛不远,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出世融合入世,有佛法就有办法,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目录
第一章 台湾佛学院所与台湾僧教育
第一节 台湾佛学院所的现状
一、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二、招生严格,学制规范
三、多种层次、多种类型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第二节 台湾佛学院所的办学特点
一、办学宗旨多元化
二、开拓与外界交流
三、重视提升学生学术品位
四、积极在校园内外开展各项活动
第三节 台湾佛学院所崛起的原因
一、长期积累打下的基础
二、佛教界对佛教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三、创办者心存高远
四、经济条件大为改善
五、管理者多为行家
六、学生无后顾之忧
第二章 台湾佛教与台湾社会教育
第一节 台湾佛教界创办的国民教育学校
一、幼稚园
二、小学
三、中学
四、大学
第二节 台湾佛教界对台湾在校生的影响
一、举办各类型的定期儿童禅修营活动
二、在普通中小学接受教育的出家人生活 (以中台山小沙弥日常生活为例)
三、出家师父与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对话(以无尘营为例)
四、佛教界对偏离学生的帮助(以白毫学园为例)
五、佛教界对误入歧途少年的帮助 (以香光尼僧团为例)
六、佛教界对在校生的演讲活动 (以“中华佛教青年会”为例)
七、佛教界对孤儿或单亲子女的关爱(以佛光山大慈育幼院为例)
第三章 台湾佛教的寺院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台湾佛教寺院对资金的吸蚋
一、法会
二、供斋大会
三、托钵
四、灵骨塔
五、义卖
六、光明灯
七、会员、委员
八、油番钱
九、兴办事业
十、经忏佛事
十一、寺产
……
第四章 台湾佛社会弘法
第五章 台湾社会变迁中的法师
第六章 台湾佛教四大道场的崛起与台湾社会
第七章 台湾佛教艺术与台湾社会
第八章 台湾佛教的学术研究及学术活动
第九章 台湾佛教的现状与走向
节选
《台湾佛教》内容简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版图上富有代表性的区块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积淀十分厚重,影响非常深远。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记载于明清之际已在台湾建立佛寺。其实,以佛教在大陆的悠久历史和普及程度,早于彼时赴台的汉族移民中肯定不乏佛教信众,佛寺之建,只是反映了当时台湾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教传播态势已经达到了设立正式活动场所的条件。近代以来,台湾经历了极其剧烈的社会震荡,宗教领域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但是在外来宗教包括新兴宗教逐渐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同时,中国传统信仰形态(包括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上的某些“新兴民间宗教”)的优势地位依然得以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