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

封面

作者:齐建华

页数:275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117027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人的立场和中国外交的实际出发,宏观综合与微观关系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国际环境、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和传媒与民意等五个方面的决定因素,其中对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的分析有一定的独创性和新意。本书的出版将促进世人对中国外交及决策整体和实际的了解,推进我国外交决策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

齐建华,女,1956年生,北京外交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蒙彼利埃法学院政治学硕士、巴黎十一大政治学博士。出版有《金融全球化》等多部译著;先后在中国和法国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中国外交的宪法原则》等政治、外交、语言文学方面论文数十篇。

相关资料

有联系外部世界的发展来认识自身问题的性质、特点和趋势,才能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认识。时代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阶段、大时期。时代本质上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是认识的对象,存在着主观的形式。就是说,时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的结果。人们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探索社会历史的发展,并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应当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时代?什么是划分社会历史时代的科学标准呢?现有最简便最常见的划分时代标准是所谓编年史标准,就是以自然或社会的时间划限。例如以重大事件的发生与重要历史人物的出现为标志,把社会历史划分成不同的时代。此外,还有其他划分标准。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文明类型、社会主体等种种标准。我们认为,以上有关划分时代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时代理论对人们把握社会的时代及其变化均有一定的认识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观。历史唯物论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出发,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认为人类社会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产物,从而从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上深刻地说明了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原因和根据。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具体分析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把社会历史划分为不同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出发,把时代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联系起来,着眼于综合分析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体现的阶级状况,这就为科学地划分历史时代,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时代提供了指南。马克思生前曾用时代概念说明过许多问题,在其著作中对时代的内容也有多种表述,但其时代观是始终如一的,就是从经济社会形态去说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发展阶段,认为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划分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标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本质和特征,才能认识人类社会所面对的时代的主题,才能更好承担起阶级的历史使命。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把经济社会形态作为划分时代的根本标准并不否定其他的标准。实际上,马克思为说明人类早期历史的发展,就曾以主要生产工具的特征作为划分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如旧新石器时代、机器时代、电气时代,但是他们不同意把那些标准作为反映整体历史发展社会本质的标准。也就是说,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如技术经济形态认识社会的不同形态,但只有用经济社会形态

本书特色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国际环境因素
 第一节 战后国际环境的总体特征与历史演进
  一、一个时代的发展
  二、两极格局的演变
  三、三类国家关系的变迁
  四、四大趋势的凸显
 第二节 国际环境与当代中国外交
  一、国际环境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国际环境与新中国的建设和外交
  三、国际环境与改革开放和新时期外交
 第三节 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决策的辩证关系
  一、客观与主观结合、必然与能动统
  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第二章 宪法与法律因素
 第一节 法律在中国外交决策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法律在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法治历程与当代发展
  三、依法外交:当代外交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中国外交决策的法律基础与宪法原则
  一、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与外交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宪法原则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其他法律的适用
 第三节 夯实基础、加强建设,开创依法外交的新境界
  一、增加创制参与度,树立责任大国好形象
  二、夯实法律基础,切实加强外交的法治建设
  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外交的自觉性
第三章 意识形态因素
 第一节 意识形态在中国外交决策中的特殊作用
  一、意识形态在外交、外交决策中的一般意义
  二、党的基本理论是外交决策的理论基础
  三、意识形态如何决定中国外交决策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期的外交理论
  一、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基本问题的观点体系
  三、指导外交决策的价值目标与行动指南
 第三节 坚持外交指导思想,努力实现科学决策
  一、新情况、新问题、新理论、新挑战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
  三、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外交决策的水平
第四章 组织结构因素
 第一节 外交决策体系的一般组织结构
  一、西方政治制度与决策体制的产生历史与基本原则
  二、西方政治制度与决策体制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中国外交决策体系和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发展
第五章 大众传媒与民意因素
 第一节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外交的作用和影响
  一、信息社会与传媒时代
  二、信息社会和传媒大国
  三、传媒发展与国际政治和外交
 第二节 大众传媒发展与中国外交决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大众传媒发展与公众参与自主性的提高
  三、公众外交的凸显与外交决策的新实践
 第三节 发展大众传媒,促进外交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发展大众传媒与公众外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大众传媒与公众参与:发展与规范的统
  三、做好中国对外文化外交:增加交往与共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节选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人的立场和中国外交的实际出发,宏观综合与微观关系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国际环境、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和传媒与民意等五个方面的决定因素,其中对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的分析有一定的独创性和新意。《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的出版将促进世人对中国外交及决策整体和实际的了解,推进我国外交决策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发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6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