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哈氏风筝

封面

作者:王文章

页数:236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117003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衍变发展中呈现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这决定了我们采取的保护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但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应当是一种恰当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这些技艺的持有者将自己本身的技艺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的手段,既可以因此而获得劳动的报酬,也可以因此而使技艺传承,并在自己的作品与使用者的对应中,使技艺的继续与创新具有激发创造智慧的基础。这套“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记录了这些传承人技艺传承的历程,他们的技艺如何精湛,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如何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这些不同的技艺在传统的浸润中也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他们也因此具有了持续传承的经济基础。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和人口被纳入到世界变化的总体格局之中。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而保护各个民族具有独特创造个性和蓬勃生命活力的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形态不成为博物馆化和标本式存在表象,而永具生生不息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我想,读者会从“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中体会到这些。

作者简介

王文章,男,1951年3月生,山东寿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曾发表60余万字艺术理论、评论文章,主编《中国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京剧大师程砚秋》、《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等。曾获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名誉会长。

相关资料

插图:二、风筝是飞机的前身风筝是可以利用风来飞行的,放风筝不光能使人健康,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它对于人类也有一定的科学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风筝很早就被用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中了。大约在12世纪,风筝传到了西方,从那时候开始西方人就在利用风筝做实验了,这些实验对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我看过很多与此相关的报道和资料,每次看完后都会整理记录下来,我觉得这些东西对我知识的积累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早在1749年的时候,英国天文学家威尔逊为了探测高空气温,就把几个温度表固定在6只风筝上,用将近1000米长的线牵引来放这6只风筝。风筝把温度表带到空中,测量到不同高度的温度,这样科学家就得到了温差的数据,对研究气象帮助很大。这种实验方法还有一个名字,叫“风筝列车”,很形象。这样的科学实验很多,比如190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就在纽芬兰岛和英国之间建立了无线电联络。无线电用的120多米长的天线也是靠风筝带过去的,当时这只风筝的引线就是用来做天线的金属线。还有1847年,那依阿拉建桥时,也是用风筝把建桥的钢丝绳啊、粗线啊送到对岸的。我还知道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就是1828年的时候,英国一个叫乔治·波库克的老师制造了一辆用两个大风筝拉的车。风大时,这辆车的速度每小时能达到35公里呢。这辆用风筝拉的车在一次比赛中,跑的速度比好马拉着的驿车还快。风筝在国际航空史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我查过历史上设计和研究滑翔机、飞机的人大多都有做风筝的经历,他们的灵感都来自风筝。因为有的大型风筝直接就可以载人,所以他们都是用风筝来做实验的。我手上的这份资料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份资料是这样写的:“在1799到1809年,英国的乔治·克利,用风筝研究航空原理,创立了空气动力学。1804年,他在约克郡庄园,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滑翔机。在1903年,美国俄亥俄州的莱特兄弟研究制作了第一架飞机,在北卡罗来纳州试飞。他们根据风筝依靠风力而起飞的原理,制作了滑翔机,后来再装置动力机械,增加飞翔的距离和时间,发明了能运载人类升空的飞机。”风筝是一种固定翼飞行器,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对,滑翔机就是源于风筝的飞行原理慢慢演变来的。滑翔机的雏形和风筝是一样的,只是放大了很多倍,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从这里就能看

本书特色

《哈氏风筝:风筝世家哈亦琦口述史》: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

目录

总序
口述人哈亦琦简介
第一章 哈亦琦口中的中国风筝
 一、风筝的历史
 二、风筝是飞机的前身
 三、中国主要的风筝产地
 四、我所了解的北京风筝
第二章 哈氏风筝家史篇
 上篇 哈晶漪讲述哈氏风筝三代传人
  (一)哈国梁
  (二)哈长英
  (三)哈魁明
 下篇 我的风筝人生
  (一)忘不了的童趣
  (二)第一次做风筝就成功了
  (三)在风筝公司的12年(80年代初——1993年)
  (四)投身商海有苦有甜
  (五)送给风筝的掌声
  (六)风筝让我结交了许多朋友
第三章 哈氏风筝的六艺
 一、哈氏风筝的材料与工具
  (一)制作材料
  (二)工具
 二、代表作品牡丹蝶的制作过程
  (一)扎制过程
  (二)糊制过程
  (三)绘制过程
 三、注重放飞的哈氏风筝
 ……
第四章 哈氏风筝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
第五章 哈亦琦的新探索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
附录(一)哈亦琦业务成果简介
附录(二)哈氏家族四代年表
后记

节选

《哈氏风筝:风筝世家哈亦琦口述史》内容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衍变发展中呈现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这决定了我们采取的保护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但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应当是一种恰当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这些技艺的持有者将自己本身的技艺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的手段,既可以因此而获得劳动的报酬,也可以因此而使技艺传承,并在自己的作品与使用者的对应中,使技艺的继续与创新具有激发创造智慧的基础。这套“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记录了这些传承人技艺传承的历程,他们的技艺如何精湛,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如何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这些不同的技艺在传统的浸润中也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他们也因此具有了持续传承的经济基础。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哈氏风筝》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6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