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君慧,刘洋 主编
页数:全2册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5120006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取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以记载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制度等情况。全书共分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资治通鉴》史实考信,史论精当,考评历史兴衰,镜鉴后世治道。该书白成书以来受到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的青睐,成为他们常看不厌常看常新的佐政良史。马上皇帝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重视《资治通鉴》,专请儒士为他们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用蒙古语言写了《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更对此书倍加推崇,他每天清晨早起研读《资治通鉴》,认为“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并常常以此训诫左右大臣。清圣祖康熙对《资治通鉴》更是达到了痴迷程度,经常翻阅,认为《资治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8—1086年),字君实,陕西夏县(今属山西)人。自小聪明好学,20岁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学术和政治生涯。他在政治失意的情况下,开始钻研史学。司马光认为,《春秋》之后至北宋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余卷,历代史书繁杂,人们不能便览。他要以左丘明《左传》的形式,写一部简明扼要的编年体通史,以成一家之书,为方便读者阅读。这是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原因。司马光不仅是史学家,也是政治家。他说:“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并通过史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进资治通鉴表》)可见,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为君主提供治国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目录
第一编战国争雄
三国分晋
智伯之死
豫让报仇
魏文侯的故事
吴起善为将
聂政侠义
吴起论山河之固
子思向卫侯荐苟变
子思与卫侯言
齐威王重政
商鞅变法
桂陵之战
小人如狗
为兄请仕
商君之死
苏秦合纵御秦
败纵连横
田文用谏
伐蜀之错论
务虚名而乱国
孟子答齐王
郭隗献贤策
胡服骑射
鸡鸣狗盗
白马非马
主子怜子成祸
蔺相如与廉颇
田单封君
田单恤民
田单攻狄
赵奢收田租
阏与之战
范雎之死
触龙说赵太后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奇货可居
第二编天下一统
范雎罢相
蒙骛伐魏
郑国渠一
老骥伏枥
李园献妹
李斯客于秦
韩非使秦
荆轲刺秦王
……
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