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研究

封面

作者:李曼源/13.5

页数:210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45746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对于理想人格应有的具体质素而言,学界目前可见关于情、才、德中某一方面的研究,但
人格进行研究的成果则少有。故此,为对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具体质素进行更加形象
中,分别对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智与才、德与性以及道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对于刘劭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刘劭理想人格思想对先秦两汉儒道
系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揭示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思想以及刘劭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价
价值。

作者简介

女,中共党员,1990年生,黑龙江省伊春人士,2016年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获得哲学硕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魏书胜教授,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

目录

绪论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
第一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
一、孔子理想人格之“君子”
二、孟子理想人格之“大丈夫”
三、荀子理想人格之“圣人”
四、董仲舒理想人格之“圣人”
第二节 先秦两汉道家理想人格
一、老子理想人格之“圣人”
二、庄子理想人格之“真人”
三、《管子》理想人格之“圣人”
四、《黄帝四经》理想人格之“圣人”
章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节 先秦经、史文献中的“情”“性”内涵
第二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一、孔子“质实”“忠诚”“真诚”之“情”与“性”
二、《性自命出》与孟子“人情”之“情”与“性”
三、《易传》与荀子之“性情”“情伪”之“情”与“性”
四、董仲舒“性善情恶”之“情”与“性”
第三节 先秦两汉道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一、老子“有”“无”之“情”与“性”
二、庄子“伪”“真”之“情”与“性”
三、《管子》“趋利避害”之“情”与“性”
四、《黄帝四经》“因循”之“情”与“性”
第四节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情”“性”思想的影响
一、刘劭理想人格之“情”“性”思想的渊源
二、刘劭理想人格之“情性”的表现形式
三、刘劲“各遂其志”的情性思想
第二章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智”与“才”
节 孔子之“学而有知”
第二节 孟子之以心言“智”
第三节 荀子之“知通统类”
第四节 董仲舒之“必仁且智”
第五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智”“才”思想的影响
一、刘劲理想人格之“材”“性”释义
二、刘劲理想人格之“材”“性”关系辨析
三、刘劭理想人格之才性与情性关系辨析
第三章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德”与“性”
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德”与“性”
一、孔子“修已安人”之“德”与“性”
二、孟子“居仁由义”之“德”与“性”
三、荀子“隆礼教化”之“德”与“性”
四、董仲舒“天人相感”之“德”与“性”
第二节 先秦两汉道家理想人格的“德”与“性”
一、老子之“玄德”与“性”
二、庄子之“物德”与“性”
三、《管子》之“内德”与“性”
四、《黄帝四经》之“天德”“地德”与“性”
第三节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德”“性”思想的影响
一、刘劲“以才定德”的“德”“材”思想
二、刘劭“德才兼顾”的“德”“材”思想
三、刘劲“君臣二分”的“德”“材”思想
第四章 从刘劭看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节 刘劭理想人格的具体内涵
第二节 刘劭理想人格之“圣人”
第三节 刘劭理想人格的实现及其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60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