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魏碧蓉
页数:345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171246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为满足全国各有关院校本、专科助产专业教学的需要,继《高级助产学》顺利出版之后,我们组织国内相关专业教师和临床医护专家,按照现代护理程序的框架,结合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完成了与《高级助产学》相配套的《妇科护理学》的编写。
本教材编写遵循“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将整体护理理念贯穿全书。本书从妇科护理病历、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与护理配合开始,循序渐进,全面介绍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增加了性与性功能障碍、妇女保健等内容。全书共20章,配有图、英中文名词对照和参考文献。
在把握教材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磋商、查证,坚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编写工作。本教材在强调当代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丰富现代临床专科护理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可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助产专业本、专科学生、妇幼卫生专业学生、在职护士、助产士继续教育使用,也可供护士、助产士执业考试及妇产科医生及相关人员参考。受篇幅限制,各章节中的“护理诊断”仅提示性地列出若干个,敬请广大师生及读者在实际应用时,结合护理对象的具体特点,做出全面的护理诊断。
相关资料
插图:(公元前四世纪)。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在妇科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有详细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中已有关于女性生理和月经病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述了带下、无月经、痛经和月经过多等。到了汉代,人们除了重视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以外,还很重视妇女的保健工作。隋大业八年(612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中记载了妇产科疾病的病源和症候。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将妇科列为首卷。之后,王焘将妇产科的医疗知识加以综合记述,写成了《外台秘要》。汉、隋、唐时代各学者对于外阴、阴道炎症、瘙痒等均有详细论述,并主张用各种局部灌洗方法和坐浴进行治疗,现今这些方法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专科护理技术。宋代陈自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妇科专家,他的《妇人良方大全》概括了妇产全科疾病,为以后妇产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明代后,妇科专著陆续问世,有万全的《广嗣纪要》及《妇科汇要》、武之望的《济阴纲目》、王肯堂的《女科准绳》、傅青山的《傅青主女科》、叶天士的《女科》等,均为流传较广的妇科专著。三、妇科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并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近代,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人类健康保健和临床医疗实践的需要,护理学成为医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中叶,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妇产科学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助孕技术的发明、女性内分泌学的研究理论、妇科肿瘤学的创造性成就、妇科手术的划时代进步、妇女保健学的倡导以及整体护理理念等,这一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出现,促进了许多新兴学科的建立。妇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个亚学科,其理论或模式反映了当代妇科护理发展的新趋势。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社会需要一大批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受过专业训练和具备专科技能的护士从事妇科护理工作。现代的妇科护士既是广大妇女疾病治疗的合作者,又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还是家庭支持系统的教育者和社区护理的组织者。护士专业化和多角色的完美结合将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得以进一步发展,专科护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女患者生理上的需求,还着眼于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的平衡和社会的适应。四、妇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妇产科护理学
本书特色
《妇科护理学》:供护理、助产专业本、专科及妇幼儿卫生专业用
目录
第一章 妇科护理病历
第二章 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与护理配合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 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五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的护理
第六章 外阴及阴道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 宫颈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八章 子宫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九章 卵巢肿瘤与输卵管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十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十一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十二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护理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的护理
第十五章 妇科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第十六章 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第十七章 性及性功能障碍
第十八章 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第十九章 妇女保健
第二十章 妇科常用护理技术
常用妇科术语英中文名词对照
参考文献
节选
《妇科护理学》从妇科护理病历、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与护理配合开始,循序渐进,全面介绍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增加了性与性功能障碍、妇女保健等内容。全书共20章,配有图、英中文名词对照和参考文献。在把握教材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磋商、查证,坚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编写工作。本教材在强调当代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丰富现代临床专科护理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可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助产专业本、专科学生、妇幼卫生专业学生、在职护士、助产士继续教育使用,也可供护士、助产士执业考试及妇产科医生及相关人员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