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相卿主编
页数:368
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412167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民居民族研究中心主编的一部反映贵州世居民族的论文集子,共收有28篇文论,分为民族习惯法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民族人物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五个部分,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维度来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有经验研究法、田野调查法、系统论分析法、沿革与比较法等。本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结合国家本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款”:侗族社会的“法律”
册亨县者述村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继承习惯法简述
规模村布依族村民自治民族志
黔东南苗族习惯法研究现状分析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习惯法关系的协调
——以黔东南苗族地区的三个案例为视角
大方县六寨苗族的结婚规则
民族文化研究
多维视角下的贵州布依族节日文化研究
贵州苗族鼓藏节仪式的功能分析
——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怀乡乌略村为例
毕节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浅议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贵州省水电库区民族
传统文化的保护
凤岗佛教地域文化之我见
论水西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阈中的苗族古歌
试论贵州雷山苗年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省水城县玉舍乡彝族服饰变迁调查研究
民族语言文学研究
黔东苗语语言使用功能的退化层次分析
布依语辅音韵尾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侗族语文著作述评
论侗族“坐夜歌”的特点
民族人物研究
试论潘新简的朴素军事思想
水族文人潘一志哲学社会观探析
清乾隆年间兵部尚书李世杰及其家族之文化遗产综述
其他相关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贵州国民政府发展边疆教育的特点及结果初探
韦斯特马克论婚礼象征
试论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
——以贵州省为例
沼气对保护侗族森林资源的作用探析
近十年来国内侗族研究述评
节选
从前本村及邻近寨子举行各种仪式或节日活动,都经常邀请他去演唱苗族古歌。然而,近些年来,老人身体状况不好,记忆力下降,再加上长期没有演唱的机会,致使原本滚瓜烂熟的段落都已经唱不全,甚至完全忘记。在我们的请求下,老歌师为我们演唱了《造屋歌》和《开亲歌》,但是《开亲歌》的后半部分他已经不能完整唱诵下来。而其弟潘希桥今年已经75岁,近年来身体一直不好,唱诵古歌的能力也大不如前,已经忘记了大部分歌词,因而没有为我们唱诵古歌。这种情况,在其他被调查者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从偿卡村苗族古歌传承人的年龄分布、传承人的数量以及掌握技艺程度等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苗族古歌在偿卡村的传承严重断层,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状况;同时,尚健在的老歌师的唱诵能力也正在快速地衰退。实际上,偿卡村的传承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我们了解,与偿卡村相邻近的南皋村、乌皋村、排寨村等其他苗族村寨,其传承隋况也与偿卡村大致相似,甚至有的村寨已经找不到一个会唱苗族古歌的人了。像偿卡村这种典型的苗族村寨,其传承情况尚且如此,其他村寨就可想而知了。看来,苗族古歌濒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苗族古歌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民间文学类。人们对苗族古歌所内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科学价值等,也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愈发意识到,应该对苗族古歌的多方面价值做进一步挖掘。毋庸讳言,对一种以活态形式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其继续以活态形式流传。但当下苗族古歌面对传承人日益减少,乃至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状,倘若听之任之,终归有一天,苗族古歌会随着那些老歌师的相继逝去而不再有人会唱。倘若如此,也就意味着苗族古歌将不再属于活态形式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只能算作人类曾经拥有的一种文化事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