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晖
页数:212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076615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不渲染广州是一个怎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一个和谐的开放的大都市是不需要渲染的,倒是把它视为一个“地方”:一个多么古老、多么有来历,因而多么有意思的地方。在对这地方的娓娓而谈的描述中,城市的性格与魅力也就逐一呈现了。
如果一条街道,它有助于市民邻里关系的形成,环境上又舒适安全,便利于大众步行及参与互动,而且,它还具有新老建筑混合的充满城市生活气息的多样性,以及作为地域或文化的某种类型的典范,那么,这条街道就堪称伟大。
在广州,我们可以期待这样一条伟大的街道吗?
相关资料
插图:在诗篇弥漫着的乡土情中,分明可以闻到融于其中的江海气息,以至能让人感受到海洋季风的湿润与成涩。他的《珠江春泛作》和《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等同类作品亦无例外。某种意义上,屈大均就是一个缩影。从这里延伸,我们可以追溯并想象这座城市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曾经达到的鼎盛。特别是近现代文化演变,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似乎使她总能得风气之先,总能形成些新理念,总能产生些令人留下记忆的事情来——明代陈献章在广州创立白沙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颇具意义,使岭南学术走在全国前列;1833年广州出版了中国大陆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而在此前不久(1827年),大陆的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也在这里创刊:黄遵宪掀起了诗歌革命,梁启超掀起了小说革命
本书特色
远处是白云山,近处是越秀山,从这里流出的甘溪孕育了广州最早的城。如今,当那些现代建筑星散于每个角落,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格局已然呈现。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她——这个备受争议、而又那样有耐性地始终保持沉默的城市。当然,认识一个地方如同认识-个人,永远只能无限地趋近于完全认识——那就让我们平静地以同样的耐性、真切地去感受:广州,这个地方……
释读古老城市的灵魂密码,感受命运轮回的沧桑孤独。
城中每人都是繁华市声的匆匆过客。本书作者从事新闻传媒工作,他出于职业习惯,从“杂多”的角度抒发对这座城市的情感,追寻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迷梦;他还出于公民之责任感,对今日广州的发展,包括城市规划、市政与文化建设等,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他还以最普通的相机和最普通的技术拍摄这城市的图景,取景的角度是生活于这城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寻找的……
目录
引子:释读厂州的灵魂密码
第一篇 追寻僻远的南方古城走向
近代国际都会的足迹
广州在哪里——从任嚣城到赵佗城
南洋遥远——两汉六朝时期的海上历程
唐朝的广州生活
宋朝:广州城市建设的辉煌时期
五百年故侯安在——镇海楼头望广州
第二篇 广州三百年:那些似觉清晰
却依然迷蒙的往事
黄埔大舶映云日
十三行的变幻人生
近代报刊双城记:从广州到马六甲
荔湾深处西关人家
“一声炮响,义律埋城……”——重寻故迹三元里
第三篇 古城的衰落
粤海余晖:一个被迅速抛离的残旧之城
在最边缘处重归宁静
呵!中轴线
恬淡于漫长的沉寂
第四篇 20世纪末的历史契机
最好的和最差的时期
走向复兴——重燃历史之光
广州需要有多大?
哪里是城市的中心?
在市民中间
城市细节
东风路——城市败笔
骑楼与西关大屋的现代畅想
虚拟城市图景
晚望白云山下的亮光
第五篇 广州这个地方——在街区各处见到的场所
行走于历史中——越秀山下小北路与应元路之间的街景
老城的尺度——财政厅前地
小巷市井本色——维新横的街角
城市的质朴与谦逊——黄沙詹天佑纪念广场
走向烦嚣——夕阳残照上下九
想起远航时代——沙面大街的街心花园
时间停滞于悠远时光——东山龟岗大马路上的老城景致
在魅惑漩流中下沉——天河十字路口的维多利街场
深陷城市峡谷——珠江新城华夏路街头眺望
第六篇 古老的广州远去了!
对这城市我们知道了多少?
广州作为一种生活观念
古老的广州远去了!
节选
《广州这个地方:对一座城市的思考与情感》从不渲染广州是一个怎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一个和谐的开放的大都市是不需要渲染的,倒是把它视为一个“地方”:一个多么古老、多么有来历,因而多么有意思的地方。在对这地方的娓娓而谈的描述中,城市的性格与魅力也就逐一呈现了。如果一条街道,它有助于市民邻里关系的形成,环境上又舒适安全,便利于大众步行及参与互动,而且,它还具有新老建筑混合的充满城市生活气息的多样性,以及作为地域或文化的某种类型的典范,那么,这条街道就堪称伟大。在广州,我们可以期待这样一条伟大的街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