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模式

封面

作者:张劲松

页数:152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132957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呈慢性经过,可持续至成年。本书基于该病的国际前沿进展、指南和作者团队的研究成果撰写,阐述了学龄前幼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诊疗模式。全书共七章,主要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评估、诊断和干预治疗方法。本书作者团队在国内最早系统地开展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探索出一套有特色的诊疗模式,向有兴趣开展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的同行方便推广。本书适合儿童精神科、心理、儿科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张劲松,女,55岁,主任医师,心理学博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和精神障碍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书籍6部,如: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0-6岁儿童社会情绪发展指导》等。

本书特色

影响儿童多动症(ADHD)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特征、不当的养育方式、父母心理健康问题、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欠和、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导致儿童发生 ADHD的直接原因,也可能是学龄前儿童出现 ADHD症状的影响因素,对ADHD症状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均存在影响。
积极的同伴关系、社交接纳、幼儿园/学校经历以及文化传统等,都可能对儿童起到保护性作用,对ADHD的正性转归起到积极作用。
本书将指导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ADHD儿童提高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为整个家庭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概况和病理机制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病理机制
第三节 功能损害
第二章 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评估模式
第一节 多维评估和二维诊断模式
第二节 诊断方法
第三节 评估方法
第四节 鉴别诊断
第五节 共病
第三章 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模式
第一节 与治疗相关的研究
第二节 制订治疗计划
第四章 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执行功能训练干预
第一节 聚焦核心症状的治疗
第二节 聚焦执行功能的治疗
第五章 社会情感的促进
第一节 国际上有关的治疗方案
第二节 国内的治疗方案
第六章 家庭功能的提升
第一节 家长的教养策略
第二节 反思性养育
第三节 正念教养/096第四节家庭治疗
第七章 社交沟通的促进
第一节 游戏与社交技能
第二节 社交情感团体治疗
第八章 医教家合作模式
第一节 医教家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基于幼儿园的筛查和评估
第三节 基于幼儿园的干预
附录 复杂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疗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模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9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