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抗虫棉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

封面

作者:郭香墨

页数:250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82606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编著。根据国内外棉花抗虫性研究最新进展,从形态抗虫性、生化抗虫性和转基因抗虫性三个方面简述了抗虫棉的抗虫表现、抗虫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讲述了抗虫棉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种子保纯与种子生产技术;并介绍了96个有代表性的各类抗虫棉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病虫性、纤维品质、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目录

第一章 抗虫棉概述  
 一、我国棉花主要害虫及其防治í
 二、棉花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í
  (一)第一阶段í
  (二)第二阶段í
  (三)第三阶段í
第二章 棉花的抗虫性
 一、形态抗虫性í
  (一)多茸毛性í
  (二)光滑叶í
  (三)无蜜腺í
  (四)窄卷苞叶和张开苞叶í
  (五)鸡脚叶和超鸡脚叶í
  (六)红叶í
  (七)早熟性í
  (八)叶片厚度与结构í
  (九)铃壳厚度与致密度í
 二、生化抗虫性í
  (一)害虫生化抗性反应í
  (二)几种生化抗虫物质í
  (三)次生物质对害虫天敌的影响í
 三、转基因抗虫性í
  (一)转基因抗虫棉的诞生背景í
  (二)转b.t.基因抗虫棉í
第三章 我国抗虫棉代表性品种简介í
 一、形态和生化抗性抗虫棉品种í
  (一)川棉109í
  (二)华棉101í
  (三)中棉所17í
  (四)中棉所19í
  (五)中棉所21í
  (六)中棉所33í
 二、黄河流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í
  (一)新棉33bí
  (二)中棉所29í
  (三)中棉所30í
  (四)中棉所31(kc-2)í
  (五)中棉所32í
  (六)国抗951í
  (七)杂66í
  (八) dp20bí
  (九)中棉所41í
  (十)中棉所44í
  (十一)中棉所45í
  (十二)中棉所54í
  (十三)中棉所57í
  (十四)中棉所64í
  (十五)中棉所68í
  (十六)中棉所69í
  (十七) sgk棉乡69í
  (十八) sgk791í
  (十九)创杂棉20号í
  (二十)创杂棉27号í
  (二十一)冀棉616í
  (二十二)富棉289í
  (二十三)鑫杂086í
  (二十四)邯5158í
  (二十五)邯杂98-1í
  (二十六)衡科棉369í
  (二十七)衡棉4号í
  (二十八)冀3927í
  (二十九)冀棉3536í
  (三十)晋棉50号í
  (三十一)冀优01í
  (三十二)鲁棉研30号í
  (三十三)鲁棉研27号í
  (三十四)冀棉169í
  (三十五)中农51í
  (三十六)农大棉8号í
  (三十七)秋乐5号í
  (三十八)秋乐杂9号í
  (三十九)瑞杂816í
  (四十)山农圣棉1号í
  (四十一)山农圣杂3号í
  (四十二)陕棉2177í
  (四十三)邯7860í
  (四十四)银瑞361í
  (四十五)鲁棉研31号í
  (四十六)邯杂429í
  (四十七)百棉3号í
  (四十八)郑杂棉2号í
  (四十九)郑杂棉3号í
  (五十)泛棉3号í
  (五十一)开棉21í
  (五十二)sgk958í
  (五十三)w8225í
 三、长江流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í
  (一)中棉所48í
  (二)中棉所59í
  (三)中棉所62í
  (四)中棉所63í
  (五)中棉所66í
  (六)a52í
  (七)川棉118í
  (八)川杂棉20号í
  (九)冈杂棉8号í
  (十)湘杂棉13号í
  (十一)川棉优2号í
  (十二)国丰棉12í
  (十三)川杂棉16í
  (十四)德棉206í
  (十五)荃银2号í
  (十六)宁杂棉3号í
  (十七)川杂棉26í
  (十八)科棉6号í
  (十九)路棉6号í
  (二十)宏宇杂3号í
  (二十一)宁字棉r2í
  (二十二)宁字棉r6í
  (二十三)泗阳329í
  (二十四)苏棉2186í
  (二十五)苏杂棉66í
  (二十六)湘文1号í
  (二十七)湘杂棉11号í
  (二十八)湘杂棉12号í
  (二十九)湘杂棉14号í
  (三十)湘杂棉15号í
  (三十一)湘杂棉16号í
  (三十二)徐杂3号í
  (三十三)宇优棉1号í
  (三十四)丰裕8号í
  (三十五)海杂棉1号í
  (三十六)绿亿棉8号í
  (三十七)鄂杂棉28号
第四章 转基因抗虫棉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转基因抗虫棉与虫害综合防治í
  (一)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作用í
  (二)转b眛.基因抗虫棉的治虫原则í
  (三)转b眛.基因抗虫棉的治虫技术í
 二、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í
  (一)促早栽培技术使生长发育进程提前í
  (二)肥水条件要求高í
  (三)施用有机肥是关键í
  (四)种植密度适当增大í
 三、转基因抗虫棉的栽培管理要点í
  (一)播前准备í
  (二)适时播种í
  (三)苗期管理í
  (四)蕾期管理í
  (五)花铃期管理í
  (六)后期管理
第五章 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与转基因安全性评价í
 一、形态和生化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í
 二、单价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í
  (一)注意田间保纯í
  (二)抗虫棉与常规棉间作或轮作í
  (三)不宜与豆类等感棉铃虫作物间作套种í
  (四)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í
 三、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持久性í
 四、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í
 五、复合抗性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í
 六、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的政策法规í
第六章 抗虫棉的保纯与种子生产技术í
 一、抗虫棉种性退化的原因í
  (一)昆虫传粉的影响í
  (二)收花、种子加工不严格í
  (三)不正确的人工选择í
  (四)自然变异í
  (五)品种本身遗传稳定性差í
 二、抗虫棉保纯的重要性í
  (一)更好地发挥群体抗虫效果í
  (二)避免和延缓抗性棉铃虫产生í
  (三)确保高产优质高效í
 三、形态抗性抗虫棉的保纯与种子生产技术í
 四、生化抗性抗虫棉的保纯与种子生产技术í
 五、转基因抗虫棉的保纯与种子生产技术í
  (一)转基因抗虫棉的识别í
  (二)转基因抗虫棉的田间保纯措施í
  (三)转基因抗虫棉的种子生产程序í
 六、抗虫杂交棉的保纯与种子生产技术í
  (一)抗虫杂交棉的制种技术í
  (二)杂交棉的保纯技术í
第七章 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í
 一、转b.t.基因抗虫棉í
  (一)抗虫性í
  (二)生长势和产量í
  (三)使用年限í
 二、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抗虫棉í
 三、双价转基因抗虫棉í
 四、其他转基因抗虫棉í
 五、多抗性转基因抗虫棉í
  (一)转b.t.基因与抗2,4驳位因棉í
  (二)转b.t.基因与转抗草甘膦基因棉í
  (三)转b.t.基因与抗除草剂溴本腈基因棉í
  (四)抗虫基因与彩色纤维基因结合的抗虫棉í
 六、抗虫基因与雄性不育基因结合的抗虫棉í
 七、种植抗虫棉势在必行í
附录í
 附录一 名词解释í
 附录二 抗虫棉新品种与主要研制单位

节选

《抗虫棉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编著。根据国内外棉花抗虫性研究最新进展,从形态抗虫性、生化抗虫性和转基因抗虫性三个方面简述了抗虫棉的抗虫表现、抗虫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讲述了抗虫棉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种子保纯与种子生产技术;并介绍了96个有代表性的各类抗虫棉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病虫性、纤维品质、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抗虫棉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