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山东博物馆编
页数:207页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79331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这一图录来回顾汉字书写的历程,之所以称之为“书写”而不是其他,作者是想突出汉字的书写性,这是汉字书体演进的原动力。由此入手,来观照传统书写文化,来观照书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让文物来讲述汉字书写的发展脉络。这条脉络有一个历时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历史性,同时具有现代性,因此也必然关涉到汉文化的未来,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血脉。我们在此所说的“书写”,不仅仅是指向书写的动作,而是广义涵盖了书写文化当中的书迹留存,亦或者说是所有汉字书迹的文化遗存。这其中既包括墨书、朱书等直接书写的书迹,也包括经由凿刻、印拓等方式所形成的书迹;既包括名家胜手的书迹,也包括普通民众的书迹。总之,凡汉字书迹所遗存者,都在我们关注的视野当中。
目录
序/刘延常
前言/张颖昌
一 先秦
商代甲骨文——中国 早的成熟文字/汤铭
山东博物馆藏甲骨述要/于芹张媛
浅析甲骨文的章法美/张颖昌
卜辞中的传奇妇好/张媛
从甲骨文“礼”的造字探究“礼”的起源/付少振
浅说青铜器铭文及其风格/孙凌霞
见证“昭王南征”的启卣/张媛
二 秦代
山东境内“秦刻石”考略/张颖昌
秦诏陶量与秦二世元年诏版——秦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张媛
三 两汉
杜临为父通本作封刻石/于芹
一代大典——熹平石经/董倩倩
从“简帛文化大展”浅谈简帛书迹的书写/张颖昌
银雀山汉墓竹简书迹浅析/张颖昌
小印信中封存的大学问——话说封泥/王红泉
汉代“关内侯印”赏析/董宜彬
四 魏晋南北朝
民族与文化融合的见证——李璧墓志/于芹
东平、汶上北朝摩崖刻经略述/张颖昌
北魏《孙辽浮图铭》录考/张颖昌
五 隋唐五代
隋徐之范父子墓志及其书风探析/吕健
葆经阁双璧/于芹
颜真卿与唐代楷书略述/张颖昌
唐初《房彦谦碑》略考/董宜彬
六 宋金元
莘县北宋佛经/于芹
赵孟频《雪赋卷》研究/张颖昌
古泉遗韵——宋元时期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吕健
苏轼《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录考/张颖昌
镌雕精雅 楮墨千年——山东博物馆藏宋刻本鉴赏/张媛
七 明清
年画中文字的生活化呈现/孙芳
管窥刘墉行书及对后学者的影响/鲍艳囡
临池不辍 化古为新——刘墉临书作品赏析/孙凌霞
名家临名帖——孔继涑临书作品赏析/范菲菲
方寸大千——印章艺术漫谈兼析《高凤翰印谱》/董倩倩
浅谈董其昌书法鉴定/张颖昌
林则徐临米芾行书《天马赋》四条屏/张颖昌
清人书法的取法与变法——以清人临书作品为例/张颖昌
浅谈清代书法的家学传承/张颖昌
清代隶书作品赏析/杨青
明清山东籍状元书法赏析/杨青
前言/张颖昌
一 先秦
商代甲骨文——中国 早的成熟文字/汤铭
山东博物馆藏甲骨述要/于芹张媛
浅析甲骨文的章法美/张颖昌
卜辞中的传奇妇好/张媛
从甲骨文“礼”的造字探究“礼”的起源/付少振
浅说青铜器铭文及其风格/孙凌霞
见证“昭王南征”的启卣/张媛
二 秦代
山东境内“秦刻石”考略/张颖昌
秦诏陶量与秦二世元年诏版——秦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张媛
三 两汉
杜临为父通本作封刻石/于芹
一代大典——熹平石经/董倩倩
从“简帛文化大展”浅谈简帛书迹的书写/张颖昌
银雀山汉墓竹简书迹浅析/张颖昌
小印信中封存的大学问——话说封泥/王红泉
汉代“关内侯印”赏析/董宜彬
四 魏晋南北朝
民族与文化融合的见证——李璧墓志/于芹
东平、汶上北朝摩崖刻经略述/张颖昌
北魏《孙辽浮图铭》录考/张颖昌
五 隋唐五代
隋徐之范父子墓志及其书风探析/吕健
葆经阁双璧/于芹
颜真卿与唐代楷书略述/张颖昌
唐初《房彦谦碑》略考/董宜彬
六 宋金元
莘县北宋佛经/于芹
赵孟频《雪赋卷》研究/张颖昌
古泉遗韵——宋元时期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吕健
苏轼《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录考/张颖昌
镌雕精雅 楮墨千年——山东博物馆藏宋刻本鉴赏/张媛
七 明清
年画中文字的生活化呈现/孙芳
管窥刘墉行书及对后学者的影响/鲍艳囡
临池不辍 化古为新——刘墉临书作品赏析/孙凌霞
名家临名帖——孔继涑临书作品赏析/范菲菲
方寸大千——印章艺术漫谈兼析《高凤翰印谱》/董倩倩
浅谈董其昌书法鉴定/张颖昌
林则徐临米芾行书《天马赋》四条屏/张颖昌
清人书法的取法与变法——以清人临书作品为例/张颖昌
浅谈清代书法的家学传承/张颖昌
清代隶书作品赏析/杨青
明清山东籍状元书法赏析/杨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