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德)康德著
页数:197页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03743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康德(1724—1804)的《实践理性批判》首次由出版商Johann Friedrich Hartknoch出版于1788年,关文运译本据阿博特(Thomas Kingsmill Abbott,1829—1913)英译本译出,并参照德文迈纳版,1960年首次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邓晓芒评价关文运译本:“用词极为贴切,文笔相当流畅,是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译本,对传播康德的道德哲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者简介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关文运(1904—1973),著名西方哲学翻译家,毕业生致力于西方近代哲学的研究和译介。原名关其桐,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师从胡适。毕业后即由胡适介绍,任职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开始翻译西方哲学著作,译有巴克莱著《人类知识原理》、培根著《新工具》、笛卡尔著《哲学原理》《方法论》、康德著《实践理性批判》、休谟著《人性论》等多部哲学名著。
本书特色
邓晓芒:“此译本用词极为贴切,文笔相当流畅是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译本,对传播康德的道德哲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录
序
引论:实践理性批判的含义
第一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原理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定理一
第三节 定理二
第四节 定理三
第五节 问题一
第六节 问题二
第七节 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
第八节 定理四
一 纯粹实践理性基本原理演证
二 论纯粹理性在其思辨运用中所原不能有而在实践运用中却毕竟能有的那种扩充权利
第二章 论纯粹实践理性对象的概念
善恶概念的自由范畴表
纯粹实践判断力的范型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关于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的批评的考察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第四章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通论
第五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所采取的辩证法
一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二 对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批判解决法
三 在纯粹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的结合中实践理性所占的优先地位
四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一——灵魂的不朽
五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二——神的存在
六 总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
七 怎样才可能思想:不用扩展思辨认识,同时就可以在实践观点下扩充纯粹理性
八 论发于纯粹理性需要的信念
九 论人类认识能力与其实践本分的巧妙配合
第二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第六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论
引论:实践理性批判的含义
第一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原理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定理一
第三节 定理二
第四节 定理三
第五节 问题一
第六节 问题二
第七节 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
第八节 定理四
一 纯粹实践理性基本原理演证
二 论纯粹理性在其思辨运用中所原不能有而在实践运用中却毕竟能有的那种扩充权利
第二章 论纯粹实践理性对象的概念
善恶概念的自由范畴表
纯粹实践判断力的范型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关于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的批评的考察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第四章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通论
第五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所采取的辩证法
一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二 对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批判解决法
三 在纯粹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的结合中实践理性所占的优先地位
四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一——灵魂的不朽
五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二——神的存在
六 总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
七 怎样才可能思想:不用扩展思辨认识,同时就可以在实践观点下扩充纯粹理性
八 论发于纯粹理性需要的信念
九 论人类认识能力与其实践本分的巧妙配合
第二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第六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