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青未
页数:208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130932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创作行为的扩张,是一种无法阻止的趋势。著作权法作为利益分配工具,理应拥抱此种变化,在理念和制度上有所改变。理念转变时,需注重手段与价值的选取。功利主义的价值虚无和作者权至上的浪漫主义,都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鼓励创作的虚假景象。以公平分配作品利益为手段,以促进作品利用为价值追求,进行理念转变,可以缓和旧有理念带来的或扩张保护引发的权利失衡,或限制保护带来的利益失衡。制度重塑时,需要以“赋权-限权”并重的体系化思维进行思考。
作者简介
曾青未,法学博士,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讲师。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知识产权法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版权法、商标法以及竞争法。迄今为止,在《知识产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曾获湖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同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最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以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等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性地分析目前著作权法理念的弊病后,旗帜鲜明地提出应当以促进作品利用为目标的著作权法新理念,并且针对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著作权法与创作行为
第一节 著作权法的起点
一、创作行为
二、原创与演绎
第二节 创作行为的扩张
一、从原创到演绎的传统扩张
二、新型创作行为的继续扩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著作权法理念的确立与转变
第一节 著作权法理念的确立
一、自然权利与功利主义的保护理念
二、保护对象的变化:作品—创作者—投资者
第二节 著作权法理念的转变
一、促进创新的“浪漫主义”与“价值虚无”的功利主义
二、工具主义下公平分配的理念诠释:从控制到利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著作权法的制度重塑
第一节 著作权法的体系重塑
一、著作权法的体系
二、赋权-限权体系
第二节 赋权制度重塑
一、作品体系重塑
二、权利体系重塑
第三节 限权制度重塑
一、限权制度理念诠释
二、合理使用制度重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理念应用:以演绎作品保护为例
第一节 演绎作品保护的利益兼顾
一、演绎作品保护中的利益分配观
二、演绎作品保护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演绎作品保护的利益区分
一、演绎作品的豁免
二、演绎作品的限制
三、演绎作品的保护
四、演绎作品独创性认定与利益衡量
第三节 演绎作品的利益分配
一、宏观层面的利益分配
二、微观层面的利益分配
三、演绎作品的利益分配解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制度适用:以AIGC保护为例
第一节 AIGC的保护困境与进路
一、AIGC的著作权法保护困境
二、AIGC的著作权法保护进路
第二节 AIGC的独创性表达界定
一、演绎性创作亦属于创作
二、生成算法的表达认定
三、生成内容的独创性考量
第三节 开放式传播权的保护适用
一、权利体系的开放式构成
二、生成作品保护的适用规则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著作权法与创作行为
第一节 著作权法的起点
一、创作行为
二、原创与演绎
第二节 创作行为的扩张
一、从原创到演绎的传统扩张
二、新型创作行为的继续扩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著作权法理念的确立与转变
第一节 著作权法理念的确立
一、自然权利与功利主义的保护理念
二、保护对象的变化:作品—创作者—投资者
第二节 著作权法理念的转变
一、促进创新的“浪漫主义”与“价值虚无”的功利主义
二、工具主义下公平分配的理念诠释:从控制到利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著作权法的制度重塑
第一节 著作权法的体系重塑
一、著作权法的体系
二、赋权-限权体系
第二节 赋权制度重塑
一、作品体系重塑
二、权利体系重塑
第三节 限权制度重塑
一、限权制度理念诠释
二、合理使用制度重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理念应用:以演绎作品保护为例
第一节 演绎作品保护的利益兼顾
一、演绎作品保护中的利益分配观
二、演绎作品保护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演绎作品保护的利益区分
一、演绎作品的豁免
二、演绎作品的限制
三、演绎作品的保护
四、演绎作品独创性认定与利益衡量
第三节 演绎作品的利益分配
一、宏观层面的利益分配
二、微观层面的利益分配
三、演绎作品的利益分配解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制度适用:以AIGC保护为例
第一节 AIGC的保护困境与进路
一、AIGC的著作权法保护困境
二、AIGC的著作权法保护进路
第二节 AIGC的独创性表达界定
一、演绎性创作亦属于创作
二、生成算法的表达认定
三、生成内容的独创性考量
第三节 开放式传播权的保护适用
一、权利体系的开放式构成
二、生成作品保护的适用规则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