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赛博格时代的爱情面孔:从“我爱你”到“我你”

封面

作者:玛蒂娜·伯德特

页数:259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20202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21世纪初,我们面临着一种新的爱的秩序,我们交往的对象变为没有特征的人,他们平庸、可以被取代、可互换也可抛弃。在这种情况下,联系取代了关系。在社交网络中有粉丝并获得”点赞”,可以成功或失败地发挥镜像自恋的作用。Instagram、Facebook、Twitter、出版物页面、真人秀,等等,无论在何处,知道自己被关注、被观看都成为存在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时代不仅培养了自助文化也孕育了一种溺水感。一切成功和名誉都公之于众,失败也如此,而失败带来的巨大影响导致颓丧抑郁。作者描述了在互联网时代寻找和感受爱的复杂和困难。

作者简介

玛蒂娜·伯纳德,马德里精神分析协会培训分析师(Training Analyst of the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of Madrid,APM),巴黎精神分析学会会员(Psychoanalytic Society of Paris,SPP),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正式会员(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IPA)。

本书特色

数字时代促进了沟通的可能性,深刻改变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他人的联系。爱情的新秩序已在世界范围内生根,使这本书变得更加重要。中译本的出版非常令人欣慰。
——黑里贝特·布拉斯,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博士,欧洲精神分析联盟主席,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候任主席
数字化技术展现给人类如此清透的世界,爱情不再是谜题。数字世界消融了精神距离,时光无法被雕刻,他人无法被铭记。感谢作者伯德特,坚持不懈地向数字爱情秩序“l@ve”发问。
——王倩,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学组进程委员会主席
这本书以作者玛蒂娜·伯德特的精细临床研究为基础,勾勒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观,不仅对精神分析学者具有吸引力,对任何想要理解我们这个数字时代如何改变人类情感和关系的人来说,都是一本bidu之作。伯德特的深度和独创性使这本书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爱情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邱锡鹏,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大型对话模型MOSS项目负责人
我一直想找这么一本能在心智和神经病理学层面理性解析网络诸多“乱象”,与爱与性有个“肆意”说法的文本,不求真,只求法,这本书给了我求解的一类答案,活生生的敏锐与前沿。
——严智龙,中国当代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前 言 /1
1 司空见惯的故事 /1
2 引 论 /11
3 互联网时代的爱情:心灵与社会的对话 /28
4 存在为先:病人丹妮拉和《钢琴教师》/67
5 过度性唤起与创伤 /83
6 毫无品质的彼者 /115
7 作为爱的客体的小装置 /133
8 自我繁殖:被看见或死亡 /163
9 此时此地之境 /207
10 结 论 /241
参考文献 /244
致 谢 /255
译后记 /25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赛博格时代的爱情面孔:从“我爱你”到“我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7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