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石尚山
页数:15, 258页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55132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开国中将王近山被邓小平誉为“一代战将”,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原型,本书是一部讲述王近山将军在抗日战场上指挥“拐点战役”的几段传奇,同时,也穿插了传主与其妻韩岫岩从相识到相恋、结合、性格不合导致婚姻悲剧的过程,描述了其在抗战中八路军几次战役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附送藏书票
本书特色
1、《亮剑》李云龙真实原型。2、部身边人详述的回忆。3、讲述王近山将军在抗日战场上指挥几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拐点战役”。4、 作为“中国的巴顿”,传主本人无论是在军中有较大影响力,特别是其从未被完整、真实披露的情感世界,更是令同僚、晚辈或不解或扼腕,本书相对客观地将传主夫妻间爱恨纠葛比较真实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具有一定的揭秘性。
目录
第二章血战虎穴晋东南
第三章野战医院生死关
第四章浴血神头铸旗魂
第五章挥戈出兵征晋南
第六章韩略奇功赴延安
前言
自序
父爱如山父如山
王近山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公墓专门为党、国家、军队高级干部,以及知名人士安放骨灰的“西一室”里。照理说,王近山的骨灰似乎不该安放在此,因为他在1978 年逝世前的职务是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军级干部,然而,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就总会引出耐人寻味的故事,要不怎么叫传奇人物呢?
王近山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公墓专门为党、国家、军队高级干部,以及知名人士安放骨灰的“西一室”里。照理说,王近山的骨灰似乎不该安放在此,因为他在1978
年逝世前的职务是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军级干部,然而,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就总会引出耐人寻味的故事,要不怎么叫传奇人物呢?<br />
<br />
在王近山逝世后,首先是邓小平直电南京军区,要求由他亲自审定关于王近山的悼词。这样一种非常的举措,如果作为一种政治规格和待遇,在当时的确已经是了。而且,在邓小平为王近山修改的悼词中又破天荒地为已经去世的人提升了职务,邓小平改动的悼词把“副参谋长”改为了“顾问”。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为此,南京军区的确是破格地操办了王近山的丧事,因为谁也不知道在王近山的身上还会出现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数。但是,相关部门在相关问题上还是坚持了相关的原则,比如,王近山的追悼会上,家属和亲友们希望能在王近山的遗体上覆盖一面党旗或者军旗,甚至哪怕是一面红旗,可是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这一请求都没有得到批准,答复的理由是由于级别和职务以及相关政策都不允许。所以,王近山只能盖着白布单离开了一直支撑着他奋斗了一生的那面战旗,因此,不能不说是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心酸遗憾。在此以后,军区一位主要领导在和王近山的儿子王岩谈话时,以征求意见的口吻有意无意地说道:“军区将和江苏省委共同在南京的雨花台修建一座革命公墓,建议你爸爸的骨灰就安放在那里,怎么样!?”<br />
王岩当时给出了不知是否得体的回答:“父亲的一生都交给了组织,还是听从组织的安排吧。”果然,时隔不久,从北京传来消息:邓小平亲自交办宋任穷同志把王近山的骨灰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国家高级领导同志灵堂安放。这件事在当时等级规格极其森严的情况下,的确又是让人费解的一步棋,仅在南京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br />
今后比王副参谋长职位高的同志能否报送八宝山安葬?<br />
这样的安排是根据什么文件标准?怎样的规格执行?<br />
此例一开,今后的相关政策该如何把握?<br />
为此,军区那位领导再一次找王岩问道:“如果军区和省委在雨花台修建一座革命公墓,你们是不是希望把你爸爸安放在这里呀?”他得到的答复依然是:“父亲的一生都交给了组织,还是服从组织的安排吧,感谢各级组织对父亲的关心和所有安排。”<br />
的确,在王近山对子女的多年教育中,很突出的一条就是不允许为了个人的事情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他的孩子们认真地照办了。<br />
<br />
<br />
后来,北京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说法:入送八宝山“西一室”的规格是在北京担任过常务副部长以上或有特殊贡献的领导同志。因为王近山曾经在北京担任过公安部的常务副部长,他原本已经符合了安放条件,再加上另外的特殊情况,实属特事特办,下不为例。因此,王近山的骨灰在他去世两年后,按照组织的要求在亲属的护送下从南京的家中移至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西一室”安放。<br />
<br />
<br />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385旅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8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386旅旅长,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和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br />
<br />
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由主席亲手颁发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两次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78年5月10日病逝于南京,终年63岁。<br />
<br />
每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责任大抵是相同的。然而,每一位将军在战场上所能尽到的责任、起到的作用,以及结局却各不相同。<br />
王近山是有着一身传奇故事的共和国开国将领,他那跌宕起伏的坎坷经历和真实状况鲜为人知。一直以来,他总是被人们猜测、误读和关注着……<br />
王近山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被全军叫响了“王疯子”的绰号,他总是能在影响到战争全局命运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疯”将起来!也因此受到统帅们的倚重和褒奖。<br />
他在他的那个享受着“王疯子”美誉的年代,驰骋沙场,威风八面,依仗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斗志和勇气以及浑然天成的指挥才能,创造了诸多经典战例以及震撼人心的战场神话。王近山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巴顿”“二野的朱可夫”,他出现的地方总是大战、恶战、血战将要发生的地方。他打仗不怕犯“兵家大忌”,经常不按惯例出兵,却总能驾驭主动、胜算在握。因此,在他指挥和参与的大仗、恶仗和胜仗里,有不少成为至今仍被军事教材引用和军事爱好者们广为传诵,甚至影视剧撷取素材的奇仗和漂亮仗。<br />
后来,他的那个年代结束了。他并没有像巴顿将军所期盼的那样,“一个军人好的结局就是在后一场战役中被后一颗子弹打死。”他从戎马生涯转入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中。<br />
后来,他和结发妻子韩岫岩因为各自的性格使然,那份沉重的爱与当初感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那段战地恋情渐行渐远,加之其他原因,他们终离了婚,并且为此受到了严肃的处理。被戴上“爱美人不爱江山”帽子的这个“王疯子”被开除了党籍,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任上被革职去了偏远的河南黄泛区农场。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虽然他的辉煌蒙上了尘埃,然而他的苦难同样闪烁着光彩,他成了悲剧英雄。<br />
所有关注他的人们都在寻其究竟,他到底是怎样在情场上“疯”了一把?……<br />
后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被主席亲自点名去了南京军区。他是在大的政治背景需要他(中苏发生珍宝岛军事冲突,号召准备打仗)、形势呼唤和需要在战争中能有担当、能有所作为的著名战将时,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br />
……<br />
再后来,当他的战争年代的老领导邓小平拟在军队改革整顿中委以重任时,他却罹患了重病,使从来不劝人保命的老政委不无感慨地劝慰自己的爱将:“近山,你要保住命来帮我挑起军队改革的重担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r />
在王近山去世若干年后,邓小平同志仍多次这样提到王近山:“人们都说‘刘邓大军’,那么刘邓大军谁的功劳?依我看,就有这个王近山。”<br />
……<br />
就这样,王近山成为共和国开国将军中传奇色彩、富人格魅力、有故事、受争议、被关注的高级将领,他也是全军被邓小平誉为“一代战将”的军中名将……<br />
</td>
</tr>
</tbody>
</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