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晓虹
页数:268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57346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新时代对主流媒体建设的一种全方位要求。全媒体既是新媒体,又是融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意味着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做好新媒体转型,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在当今世界的媒体发展中,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在这方面既有后发的优势,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仅是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牢牢掌握媒体话语权的政治需要。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种成体系建设,是一种着于国家战略层面的主流媒体建设。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高晓虹,198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
多年来,她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理论与实践、电视节目制作的教学与研究。2007年,她主讲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她所负责的科研项目“面向21世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200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教学成果二等奖。她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电视之窗》《电视广告谋划》《电视新闻摄影与编辑》等。
她一直担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会长,先后被聘为2001—2005年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年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年5月,她被聘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会长,2007年她分别担任了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委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经济节目奖的评委。2008年她被全国人大常委会聘为“200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好新闻”评委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电教片“红星奖”评委。作者简介
高晓虹,198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多年来,她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理论与实践、电视节目制作的教学与研究。2007年,她主讲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她所负责的科研项目“面向21世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200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教学成果二等奖。她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电视之窗》《电视广告谋划》《电视新闻摄影与编辑》等。她一直担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会长,先后被聘为2001—2005年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年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年5月,她被聘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会长,2007年她分别担任了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委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经济节目奖的评委。2008年她被全国人大常委会聘为“200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好新闻”评委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电教片“红星奖”评委。
从教26年来,她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奖教金;2001年被评为北京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评为北京高教系统“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7年在全国“十佳百优理论人才”评选中获“百优理论人才”称号、荣获第五届“北京电视十佳工作者”荣誉称号。她所带领的团队在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学团队。
目录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西方对华话语强制的国际舆论引导研究
何国平 雷跃捷/ 3
县级融媒体中心招聘需求对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
— 基于 2022 年 240 则县级融媒体中心招聘信息文本的词频考察
席志武 范龙燕 于 瑞/ 17
构建非遗全媒体传播的结构 、方法 、路径与创新思维
王洪亮/ 31
理论与历史
玩会儿手机再睡?
— 基于手机依赖的睡前拖延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王长潇 杨立奇 王蕊雷/ 47
微观 、交叉与多元化 :老年群体媒介使用研究
— 基于 CNKI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2000 — 2021)
张 媛 邓代玲/ 65
作为媒介环境的网络音频进化 :媒介逻辑 、传播路径与融合趋向
黄 艳/ 83
视听传播
创新与共融 :数字化背景下北京冬奥会 “云端传播 ”的技术赋能研究
赵淑萍 吕 佳/ 95
女性独白中的凝视 :视觉消费中的身份认同
邹 欣 宋思宇/ 107
生命叙事 价值感召 情感治愈
— 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的生产逻辑与实践反思
牛慧清 吴馥梅/ 116
国际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外传播的方向与进路
孟 雪 张国涛/ 135
全球疫情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功能探析
戴 楠/ 148
传播与社会
情境信息的协同构建 :基于危机事件中的共享文档功能考察 王晓红
张 辰/ 159
创作激励 、生态治理与用户黏性
— 基于 SOR模型的平台可供性中介效应分析 臧志彭
林文萍/ 181
大学生社交网络礼仪认知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杨凤娇 陈飞扬/ 199
物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说服转型
任雄飞/ 214
青年视点
“80后 ”的集体记忆书写及其身份认同建构 : 以 “翻红 ”歌手偶像为例
庞 亮 杨 洋/ 225
疾病的化约化 :数据新闻对疾病议题的呈现与遮蔽
李 鲤 苏晓蕊/ 238
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的构建
杨 洋/ 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