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封面

作者:喻中

页数:28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3001145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题为“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旨在凸显两种“美美与共”的圣贤气象,以及由此“开”出来的两种“各美其美”的学术思想传统与政治法律实践。表面上看,“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韵苏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中国与西方,两者的关系主要是中西关系。但是,换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转换成为古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以孔子与苏格拉底作为隐喻,大致可以体现本书的一个基本旨趣:在中西与古今的框架内,寻找中国法学的坐标。作者纵论古今中西,视阈辽阔悠远。文笔介于论文与评论之间,内容兼顾思想与学术之美。厚重主题,轻松阅读。

作者简介

喻中,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土,博士生导师。已经出版的个人学术著作主要有:《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权力制约的中国语境》、《论授权规则》等。

本书特色

要想成功地表现一个民族,特别是它的生活史与心灵史,浪漫的艺术家可以使用艺术的语言,通过民歌演唱来实现这个目标;严谨的学者运用学术的语言,通过民俗研究或人类学考察,同样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然而,在这两种途径之外,负责的立法者运用法律的语言,通过法律创制,依然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从表面上看,隐者的归隐是从朝廷返回到山林,是从政治返回到自然。然而,究其本质,归隐是从外物返回到内心,是从他者返回到自我。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归隐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走向这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因此,归隐的方向,不是向前,不是向后,而是向内。归隐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类未知的精神世界的探寻过程。

目录

上编

 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治道之辨:柏拉图与孟子

 谁之法理,何种法意?

 法学研究中的主体迷失现象

 中国法理学界的“立法者与阐释者”

中编

 法律与时间

 法律与空间

 法学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

 “征服”还是“转化”

 寻找中国法学的时空坐标

下编

 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迈向何方?

 从立法中心主义转向司法中心主义?

 法律的象征性及其意义

 再访法的阶级性理论

 关于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的随想

 民歌·民俗·民法(代跋)

后记

节选

《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题为“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旨在凸显两种“美美与共”的圣贤气象,以及由此“开”出来的两种“各美其美”的学术思想传统与政治法律实践。表面上看,“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韵苏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中国与西方,两者的关系主要是中西关系。但是,换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转换成为古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以孔子与苏格拉底作为隐喻,大致可以体现《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的一个基本旨趣:在中西与古今的框架内,寻找中国法学的坐标。作者纵论古今中西,视阈辽阔悠远。文笔介于论文与评论之间,内容兼顾思想与学术之美。厚重主题,轻松阅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