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朝光
页数:612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2142830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945—1949年是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为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而展开决战的时期,本书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评价。全书分为战与和的变奏、全面内战的烽火、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等7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自2010年起担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著有《和谈将军张治中》、《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五卷)等著作。
相关资料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该成果完整地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围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这个基本线索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为进一步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搭建了广阔平台,开辟了新的视野。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甄占民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的最大优点和特点,在于坚持以唯物史观研究解读中国近代史,以学术话语表达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同时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夏春涛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做到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视野开阔、系统完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该书对现代化的内涵、意义的认知及其同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关系的理解,显示出融合革命史和现代化史两种模式的理论自觉,为探索建构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而成功的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黄兴涛
《中国近代通史》作为一部标志性的中国近代史通史著作,其修订和出版不仅实现了几代中国近代史学人的梦想,而且对于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学科的建设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臧运祜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明确提出在革命史研究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研究范式的视角,确定了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书中提出“沉沦与上升”的近代中国U字形历史进程,形象地再现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陷入深渊到奋起抵抗、浴火重生的过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陈谦平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以断代通史的体例写作出版,从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的角度而言,可谓是继承了中国史学传统,为我们以新体裁、新体例撰写断代史树立了标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帆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共10卷,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大型近代史专著。
本丛书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等权威专家所著,它的出版完成了几代史学家的心愿。
丛书内容客观,史料丰富,研究方法突破前人束缚,披露了许多以前未曾揭示的内容,填补了史学研究的诸多空白。修订版在《中国近代通史》首版经过十年的发行后,根据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再予修订出版,继续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研究。
目录
第一节国共重庆谈判
第二节边打边谈
第三节国共停战与政协会议
第四节政治协商进程之顿挫
第五节东北局势的演进
第二章全面内战的烽火
第一节军事调处的失败
第二节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
第三节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
第四节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
第五节国民党军的重点军事进攻
第三章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
第一节怨声四起之接收与复员
第二节此起彼伏的学潮
第三节中间势力的活跃与分化
第四节国民党一党制宪之纷争
第五节地方与边疆问题
第六节经济恢复重建之困难
第七节胜利后的弱势外交
第四章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
第一节国共军事攻守之易位
第二节国民党实行“战乱动员”
第三节国民党统治之衰颓
第四节“训政”终结与“行宪”开场
第五节一败涂地的币制改革
第六节内战中的土地改革问题
第七节中共力量的全面崛起
第五章国共两军的军事战略决战
第一节战略决战前的国共两军争夺
第二节豫东战役与济南战役
第三节辽沈战役
第四节淮海战役
第五节平津战役
第六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第一节蒋介石引退与李宗仁登台
第二节北平和谈
第三节渡江战役与解放上海
第四节国民党军事的全面败退
第五节国民党逃离大陆败退台湾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节中共建国的理论准备
第二节中共建国的实际准备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命运的决战(上)-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民国四]-话说中国-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9/20190711/1/B669093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