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桂丽
页数:58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02220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地处西亚的伊朗,古称波斯,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波斯经文典籍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在弘扬民族自强精神的同时,彰显道德与智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 不言而喻,古代“丝绸之路”曾在相隔万里的中华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谱写了两个伟大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长期友好往来的历史篇章。《波斯文学简史》总体框架结构设计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 前伊斯兰时期古波斯文学,中篇 中古波斯伊斯兰文学,下篇 伊朗现代文学。于桂丽老师将本书上中下三篇的主要内容与此前出版的《波斯文学史》加以比较,指出两者的优劣和差异。可以看出本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可谓是一部难得可贵的波斯文学史略。
作者简介
于桂丽,北京外国语大学波斯语副教授,2006年12月在德黑兰大学波斯文学系取得波斯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专著1部:用波斯文撰写的《波斯文学简史》(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出版社,2014);用波斯文撰写的《伊朗文化散记》(“伊朗学百科全书中心”出版社,2014);教材出版2部:《波斯语基础教程》(新华出版社,2017)
本书特色
一部内容比较充实、重点比较突出、发展脉络比较清晰、框架结构较比合理的波斯文学史略。
目录
上篇 前伊斯兰时期古波斯文学
导言
第一章 《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 早的神话宝殿
第二章 现丰六卷本《阿维斯塔》
第三章 琐罗亚斯德教神话的体系结构
第四章 琐罗亚斯德教巴列维语文献――琐罗亚斯德教神话传说遗产
第五章 特色的摩尼教神话
第六章 二宗三际说与善恶二元论之比较
第七章 二元神论的宗教学价值
中篇 中古波斯伊斯兰文学
导言
第一章 初分时期(9世纪中叶-11世纪中叶)
第二章 发展时期(11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
第三章 苏非文学的勃兴(12世纪-13世纪中叶)
第四章 鼎盛时期(13世纪中叶-15世纪末)
第五章 文学风格的嬗变时期(16世纪-18世纪)
下篇 伊朗现代文学
导言――伊朗现代文学形成及其历史发展进程
第一章 文学解放――由宫廷走向民间
第二章 变革求新――现代文学的形成
第三章 文学低潮――一代宗匠在逆境中崛起
第四章 战后复兴――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第五章 繁荣――文学创作的新气象
结束语――伊朗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导言
第一章 《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 早的神话宝殿
第二章 现丰六卷本《阿维斯塔》
第三章 琐罗亚斯德教神话的体系结构
第四章 琐罗亚斯德教巴列维语文献――琐罗亚斯德教神话传说遗产
第五章 特色的摩尼教神话
第六章 二宗三际说与善恶二元论之比较
第七章 二元神论的宗教学价值
中篇 中古波斯伊斯兰文学
导言
第一章 初分时期(9世纪中叶-11世纪中叶)
第二章 发展时期(11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
第三章 苏非文学的勃兴(12世纪-13世纪中叶)
第四章 鼎盛时期(13世纪中叶-15世纪末)
第五章 文学风格的嬗变时期(16世纪-18世纪)
下篇 伊朗现代文学
导言――伊朗现代文学形成及其历史发展进程
第一章 文学解放――由宫廷走向民间
第二章 变革求新――现代文学的形成
第三章 文学低潮――一代宗匠在逆境中崛起
第四章 战后复兴――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第五章 繁荣――文学创作的新气象
结束语――伊朗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