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春勇
页数:33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0102405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小说)”范式的订立者,因是之故,其眼界与识力一定会超出于现代“文学”这样一个范式。如此,我们就完全有必要跳出“文学”与“现代”这样的“范式”来认识鲁迅的写作及其社会实践。本书运用世界史理论来整体观照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核心问题,试图从“文学”的角度破译“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并在新媒体时代下,揭示中国文学在更高层面上回归中国传统之“文”的可能性。本书在研究方法和思维范式方面都处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最前沿,其出版有可能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
作者简介
刘春勇,湖北黄冈人,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黄冈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学术领域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鲁迅研究及东亚思想研究等。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疑鲁迅——鲁迅世界中主体生成困境之研究》《文章在兹——非文学的文学家鲁迅及其转变》《鲁迅入门二十三讲》《《野草〉导读》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 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目录
哀悼及未来的打开(代序)
总论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文学进程中的鲁迅及其价值
第二节 理解鲁迅的几个关键词
第三节 作为方法的鲁迅及学院派研究的未来
上编 鲁迅和他的文学梦
第一章 《野草》之前的鲁迅及其文学概说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与作品概说
第二节 《狂人日记》以前——早期鲁迅及其思想
第三节 作为非文学的文学之起点的《狂人日记》
第四节 《呐喊》与“随感录”的写作
第五节 《彷徨》的写作
第二章 多疑与鲁迅之信
第一节 “立人”——谁立人?
第二节 “祥林嫂”是谁?
第三节 鲁迅的“多疑”及其界定
第四节 鲁迅之信——兼论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中编 “非文学”家鲁迅及其写作
第三章 “非文学”家鲁迅及杂文的发生
第一节 “非文学”家鲁迅
第二节 留白与虚妄——鲁迅杂文的发生
第三节 鲁迅杂文文体的确立与“文章学”视野的关系
第四章 “文”与《故事新编》的写作
第一节 鲁迅的“文脉”与《故事新编》的读法
第二节 油滑·杂声·超善恶叙事
第三节 重估《故事新编》
第四节 从《非攻》、《理水》看鲁迅对革命前驱者的书写
第五节 “杂“之于鲁迅:论鲁迅的晚期写作——以《故事新编》为中心
下编 后鲁迅时代的文学及其未来
第五章 后鲁迅时代的文学及其未来(上)
第一节 作为一种生存论建构的坚韧
第二节 《许三观卖血记》的音乐叙事
第三节 坚韧的修辞学阐释
第四节 先锋余华及其转型
第六章 后鲁迅时代的文学及其未来(下)
第一节 类圣经书写与文学之死
第二节 文学时代的终结及路遥的意义
第三节 昆德拉·鲁迅·非虚构写作
第四节 从张炜的《刺猬歌》看世纪之初小说的写法
参考文献
后记
总论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文学进程中的鲁迅及其价值
第二节 理解鲁迅的几个关键词
第三节 作为方法的鲁迅及学院派研究的未来
上编 鲁迅和他的文学梦
第一章 《野草》之前的鲁迅及其文学概说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与作品概说
第二节 《狂人日记》以前——早期鲁迅及其思想
第三节 作为非文学的文学之起点的《狂人日记》
第四节 《呐喊》与“随感录”的写作
第五节 《彷徨》的写作
第二章 多疑与鲁迅之信
第一节 “立人”——谁立人?
第二节 “祥林嫂”是谁?
第三节 鲁迅的“多疑”及其界定
第四节 鲁迅之信——兼论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中编 “非文学”家鲁迅及其写作
第三章 “非文学”家鲁迅及杂文的发生
第一节 “非文学”家鲁迅
第二节 留白与虚妄——鲁迅杂文的发生
第三节 鲁迅杂文文体的确立与“文章学”视野的关系
第四章 “文”与《故事新编》的写作
第一节 鲁迅的“文脉”与《故事新编》的读法
第二节 油滑·杂声·超善恶叙事
第三节 重估《故事新编》
第四节 从《非攻》、《理水》看鲁迅对革命前驱者的书写
第五节 “杂“之于鲁迅:论鲁迅的晚期写作——以《故事新编》为中心
下编 后鲁迅时代的文学及其未来
第五章 后鲁迅时代的文学及其未来(上)
第一节 作为一种生存论建构的坚韧
第二节 《许三观卖血记》的音乐叙事
第三节 坚韧的修辞学阐释
第四节 先锋余华及其转型
第六章 后鲁迅时代的文学及其未来(下)
第一节 类圣经书写与文学之死
第二节 文学时代的终结及路遥的意义
第三节 昆德拉·鲁迅·非虚构写作
第四节 从张炜的《刺猬歌》看世纪之初小说的写法
参考文献
后记














